公职人员收礼,国外怎么管?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1-04浏览次数:49

  节日容易滋生腐败是个世界性通病。临近新年,迎来送往总是少不了的。“礼尚往来”也是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传统习俗,请客吃饭、送些小礼物都是人之常情,但公职人员若不能防微杜渐,就容易作出有悖公共道德的行为,损害公共机关廉洁形象。因此,许多国家都多措并举,积极探索限制或禁止公职人员收受礼物的有效做法——

立法禁止公职人员违规收礼
  
  目前,全球至少有92个国家出台了禁止违规收礼的法律法规。以色列、罗马尼亚、不丹、斯洛文尼亚等国专门制定了公职人员收受礼品法规,对礼品定义、适用范围、禁止情形、公开程序、处理流程、处罚措施等作出详细规定。新加坡、南非、俄罗斯、越南、印尼等国制定《反腐败法》时,将规范公职人员收受礼物作为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法律。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颁布了《利益冲突法》、《政府道德法》或《公职人员行为准则》,明令禁止“接受可能影响个人判断力和廉洁的礼品、服务或其他好处”。美国马萨诸塞、威斯康辛、南卡罗来那等州,更是立法禁止向公职人员赠送任何礼品,连一杯咖啡也不允许,成为著名的“拒绝咖啡州”。
  
  北欧国家公职人员廉洁程度较高,相关法规都比较详尽具体。例如,挪威要求公职人员不得直接或间接接受礼物。如果拒绝礼物有悖于当地习俗且损害挪威国家利益,可以收下礼物后再上交。但是,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收受金钱以及贷款、折扣等现金等价物。在国内外公务洽谈或谈判期间,若获邀参加宴会、旅游或观看体育赛事等,相关费用必须由公职人员所在单位支付。
  
  
礼物和公职人员概念宽泛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礼品形式越来越丰富,大致可分为有形物品、无形服务、其他好处等三大类。美国《政府道德法》规定,礼品可以是任何赠物、纪念品、车船飞机票等有价物品,也可以是款待、娱乐、旅游、住宿餐饮等消费服务。在美国,节日期间赠送礼物是很常见的人际交往。圣诞节期间,有的民众希望向辛苦一年的邮递员赠送巧克力、红酒、电影票等节日礼物。但是,美国邮政总署告诫民众,对邮递员辛勤工作表示感谢的最好方式是写一封感谢信,而不是送礼物,因为邮递员属于联邦政府雇员,收受民众礼物不仅被禁止,还可能会触犯法律。
  
  为防止利用影响力受贿,大部分国家都禁止公职人员的家人违规收受礼物。以色列《公务员礼品法》规定,所有与公务相关的礼物都是国家资产,不论送礼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送给公职人员本人还是给其配偶或子女,未经批准一律不得接受。印度《部长行为准则》强调,部长(含邦一级部长)及其近亲不得接受有与官方业务往来的任何人的礼物,不得让家人干扰其正常履职活动。新加坡规定,公职人员有义务保证配偶及其家人不接受与公职相冲突的任何礼物。
  
  在德国,现任或离职后的政府官员,均不允许收受与其职务相关的报酬和礼品,公务员参加圣诞节等大型活动必须经过上级批准,而且只能收取印有主办单位名称作为广告的小礼品。美国规定,公职人员每年接受礼物的市场价值不能超过50美元,每次不能接受超过20美元的礼物,绝不允许接受现金、有价证券、礼券等。芬兰法律禁止公务员接受价值较高的礼品,超出标准(约20欧元)的部分即使是食品也要上交,国内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公务员可以接受一杯啤酒和一块三明治,但如果喝杯葡萄酒就危险了。”2011年6月,韩国颁布《公务员行动纲领》,规定公务员和与职务相关人员一起吃饭或接受礼品馈赠时,金额不得超过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80元)。韩国媒体称,新规定出台后,中央政府公务员在食堂吃饭时都会开玩笑说要“小心饭局”,因为一不留神就可能超标,还是老老实实在食堂吃饭比较稳妥。
  
  
注重加大礼品信息公开力度
  
  公开透明是获得公众信任的最好方式。加拿大《公职人员利益冲突与离职后再就业准则》要求,公职人员收到礼物或其他利益后30天内要向道德专员汇报,并在60天内作出公开声明。日本规定,礼物价值超过5000日元时,必须报告礼品价值、收礼日期、理由和送礼人姓名及住址,礼品报告单在国家公务员伦理审查委员会保存5年,任何人均有权查阅不涉密的礼品清单。英国要求各个部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政府大臣收到的价值超过140英镑的礼物及所接受的宴请。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每月均要在网站公布上月的公务礼物清单,所有估值400港元以上的公务礼物,一律要公示。
  
  美国总统每个月会收到约上千件礼物,价值超过285美元的礼物必须公布,家庭成员收到的特殊礼物也一样公开。每年5月,老百姓都能看到白宫公开的官员礼物清单。美国国务院每年都会例行公布上一年外事活动中收到外国政府礼物的清单,清单内容包括收礼人的姓名和头衔、礼品内容、收礼日期、收礼原因、礼品估价、礼品处理方式或礼品存放地点、馈赠者姓名和身份等。
  
  妥善处置“不得不”收的礼品
  
  新加坡规定,所有礼物原则上都需要及时退还给赠送人,并向其解释相关规定,但退还礼物存在实际困难的,可将礼物上交,上交政府后或以市场价购买(价值高于50新加坡元),或得到政府许可后自行保留(价值低于50新加坡元)。加拿大规定,无法拒绝违规礼品或其他利益时,公务人员须取得上级主管的书面指示,并根据指示决定是否应拒绝或将其上交有关部门、捐赠给慈善机构、丢弃或自行保留。
  
  根据美国法律,总统及其夫人接受的礼物,均要由律师鉴定是否可以接受,200美元以上的礼物必须上交白宫档案馆。总统离任后,这些礼物就会转移到以其名字命名的图书馆。总统不能以个人名义收受外国政府或外国人馈赠的礼物,克林顿离任后白宫就曾向其追回价值2.8万美元的家具。在英国,外事活动中超过140英镑的礼物就属于国家财产,由政府负责保管。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执政期间曾自掏腰包买下部分外事礼品,包括:法国前总统希拉克2001年9月赠送的价值500英镑的一支钢笔,俄罗斯总统普京2002年10月赠送的价值300英镑的一套俄罗斯茶具,意大利政府2004年7月赠送的价值350英镑的两只手表。
  
  
严厉惩处违规收礼行为
  
  芬兰《刑法》和《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接受超过规定标准的礼品、宴请、旅游或荣誉头衔均视为受贿,除罚款外,最高还可判处2年有期徒刑,情节严重者可判处4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根据新加坡的《公务员纪律条例》,公务员违规收受礼品,以贪污受贿罪论处,经举报查实将入狱5至7年。
  
  在美国,违规收礼同样意味着很可能会丢掉官职,甚至是牢狱之灾。2005年3月,美国康涅狄格州前州长约翰·罗兰因接受商人提供的度假、房屋装修等价值10.7万美元礼物,被判处1年监禁,罚款8.2万美元,补交3.5万美元礼品税。2010年3月,美国民主党重量级人物、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兰赫尔被迫宣布离职,原因是他2007年和2008年违反国会关于接受礼物的规定,使用由企业提供的机票前往加勒比地区。
  
  多管齐下发挥监督合力
  
  为避免发生违规收礼行为,很多国家既注重促进公务员队伍的廉洁自律建设,又强化官方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立体化监督体系。芬兰、新加坡、新西兰等国规定,公职人员必须正确区分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即在工作中扮演A角,在生活中扮演B角,互不混淆。
  
  专门监督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有助于保证执法的公正性和及时性,美国政府道德署、日本国家公务员伦理审查委员会、英国公共生活准则委员会和加拿大政府道德咨询办公室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在现代法制比较成熟的国家,新闻监督已成为一种谁也无法漠视、谁也不敢小视的代表公众利益的监督力量。在针对公职人员收礼问题的监督体系中,境外的舆论监督与民众投诉举报相结合,形成了最广泛的监督力量,对规范公职人员收礼行为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例如,德国央行行长韦尔特克2002年参加“欧元货币面世”庆祝活动时,顺带家属一起下榻豪华酒店,7661.2欧元的住宿费由活动主办方德累斯顿银行“埋单”。2004年丑闻曝光后,韦尔特克尽管为此事多次道歉且补缴个人应承担的费用,但在舆论谴责和社会压力下,不得不辞职并接受司法部门的调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