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会我们什么——绘本中的哲学活动后记

发布者:张珊发布时间:2017-05-19浏览次数:440

5月18日晚7:00,由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会海津讲社举办,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主讲的《绘本中的哲学》主题讲座在同学和老师的热烈掌声中拉开序幕!

朱自强老师先从“什么是哲学”、“儿童有没有哲学思考”和“儿童的哲学思考是什么水准”三个问题来引出今晚的话题——绘本中的哲学。并且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故事——丹尼斯(4岁6个月),向詹姆斯解释说:“一种东西可能同时在前面又是在后面。”他父亲无意中听到了,问道;“怎么?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们正靠近一张桌子站着,丹尼斯说:“恩。比如我们绕着这张桌子转,一会儿你在前面,我在后面,一会儿我在前面,你在后面。”——这涉及到“哲学的相对论”,从而表明:儿童具有哲学思考的能力,并且其思考并不比成年人逊色,反而更加具有可辩论性。

随后,朱自强老师以《黄木偶和粉木偶》引出了哲学的“终级”命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并且以《缺失的一角》和《死了一百万次的猫》给出了“我们永远在寻找自我的路上”和“自我和他者一定有着必然联系”等许许多多种哲学观点。同学们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每个发言的小伙伴都得到了朱老师的鼓励赞扬和朱老师亲笔签名的绘本作品。老师又讲到:“哲学是没有固定答案的,它是由各个方面的观点组合而成。”于是,老师又讲述了一个绘本故事——《森林大熊》——一个“自我丧失”的故事,故事里,那头大熊因为旁人的看法,改变了自己作为一头熊的身份,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工厂工人。这个故事让同学们联想到教育环境和成长环境对人有着什么样影响的深刻问题。

最后,在自由提问环节,一名女同学问朱老师:“漫画和绘本有什么区别”。朱老师表示,漫画和绘本都是艺术,但是,漫画的画是指示性的画。而绘本的画,是充满了隐喻,充满了深度的画。它会带给读者【并非仅仅是指幼童】无数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联想,把读者带入到自己创造出的世界中去。时钟不知不觉悄悄指向九点,我们的活动也就在同学们热烈的讨论中落下帷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