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在鱼山校区召开了所庆十周年暨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孟安明院士,云南大学陈大华教授,北京大学朱健教授,山东大学王金星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新正研究员、张留所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宋微波院士、李琪教授、张士璀教授、董波教授、赵呈天教授、孙世春教授共12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出席了会议。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出席会议并致辞。科技处处长李岩、科研基地办公室主任袁宁及研究所主要研究人员4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于志刚校长致辞,指出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作为校内跨院组合从事基础生物学研究的一个试点机构,自2010年成立以来在学术成果和人才队伍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科研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为学校大生命版图的完整构建和相关基础生物学科的学术地位的提升作出了建设性的贡献。今年4月,学校审议通过《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改革与发展方案》,决定研究所正式成为独立的校内二级单位。这一改革与创新,将为进化所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创造出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他希望进化所能认真听取与会专家的建议和意见,更好的推动研究所的发展。并祝愿研究所的下一个十年百尺竿头、更创辉煌。
所长宋微波院士对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对学术委员会委员们的莅临指导和对进化所发展做出贡献的各位专家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所长工作报告中,回顾了研究所十年建设发展历程,围绕研究团队、科研进展与成果、队伍建设、开放与交流、建设目标和工作设想等方面向与会委员作了全面汇报。随后,进化所学术骨干张士璀教授、赵呈天教授、张晓华教授、高珊教授分别就其最新研究代表性成果进行了学术汇报。
与会委员在听取相关报告的基础上,对研究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针对研究所后续建设与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会议认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自2017年学术委员会会议以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学校的建设发展规划及各位学术委员会委员的指导建议,所内各团队在海洋生物重要类群的多样性与进化和进化节点生物的发育与进化这两个主流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和成果。学术研究方面,在纤毛虫的分子系统学与表观遗传学、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及生态学功能、模式动物早期发育以及分子进化研究等领域产生了一批有重大创新性的成果,先后发表在领域旗舰级或主流刊物,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项目的能力上有了进一步提升。新申请及在研国家、省部级课题项目64项;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经过几年来的集体扶持和个人努力,所内一批年轻教授先后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青年千人人才计划、国家“优青”、山东省“杰青”、青年泰山学者等荣誉性头衔,为研究所后备力量的培养和构建实现了稳步推进和快速进步;合作交流不断加强。与国内外有关科研机构形成了更加密切的合作,并通过主持、举办多项国际学术会议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针对研究所近期规划与发展目标,与会委员指出,研究所在现有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强化建设,必将对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建议研究所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方向间及其与校内其他学院的交叉融合;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和稳定人才,建议学校在科研空间、平台建设等方面应给予更多支持,以促进研究所更好地实现提升发展。
进化所所庆十周年暨学术委员会会议还安排了知名专家特邀报告会和研究所内部成员专题报告两场学术讲座。特邀报告由陈大华教授、朱健教授分别做了题为“Dynamical regulation of Fmr1 granules and early embryogenesis”和“Competition between two phosphatases finetunes Hedgehog signaling”的特邀大会报告。专题报告会由研究所9个研究团队的科研骨干分别进行了相关方向的学术研究报告。150余位师生在学术交流中心学术厅参加了讲座报告会,精彩纷呈的报告引发了现场师生浓厚的兴趣和广泛的讨论,为推进多学科学术交流、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