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些关键的全球治理进程因为前所未有的新冠病毒大流行或停顿或推迟。但是,一些关键的全球治理进程也以新的方式在继续。
世界面临多重挑战
3月20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新冠疫情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支持二十国集团(G20)举行紧急峰会。
G20及时启动“危机应对”机制,轮值主席国沙特3月26日召集“应对新冠疫情特别峰会”,包括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卫生部长等在内的一系列G20部长级会议,都在线上举行。11月21日,G20领导人第15次峰会在线上举行,发表了《利亚德峰会领导人宣言》:“新冠病毒大流行及其对生命健康、民生与经济造成的空前影响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暴露出我们在疫情防范应对方面的脆弱性,突显了我们面临的共同挑战。”
9月21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举行成立75周年大会,各国政要在线远程出席。古特雷斯在致辞中指出,除了疫情,世界面临多重挑战,但是,“多边办法屈指可数”,75周年是“深刻反思”契机,唯有同舟共济,才能共克时艰。他强调,国家主权作为《联合国宪章》一大支柱,必须与国际合作齐头并进,“没有人希望有一个世界政府,但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改善全球治理”。
合作受阻步履蹒跚
新冠病毒大流行暴露了全球治理进程中的深层问题,但其实,全球治理在疫情前已步履蹒跚。
以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为例。2019年10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智利-马德里行动时刻》,但未就关键的《巴黎协定》第六条实施细则达成共识,而这本来是大会的核心任务。
自2015年《巴黎协定》通过以来,全球气候治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落实《巴黎协定》。尽管制定了路线图,协定落实进展有限,最大打击就是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协定。
英国前首相布朗12月9日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亚投行联合举行的一场重要活动中,对国际合作的现状深表担心,“在国际层面,对这场全球危机的应对是史无前例地糟糕”。作为前财长和2008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英国首相,布朗认为,“我们没有看到货币和财政政策上的合作,各国未能在全球健康事务上团结起来,而是充斥着民族主义、保护主义、仇外主义和孤立主义。”
愈加严重的疫情,本来要求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然而,疫情期间大国冲突愈演愈烈,大国合作受阻,“去全球化”“新冷战”和“战略竞争”反而加剧,弱化了现有全球治理对危机的回应。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核心世卫组织受到的冲击最为直接,美国特朗普政府正式退出世卫组织,与全球合作背道而驰的“疫苗民族主义”兴起。
主要势头得到维护
令人鼓舞的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治理等主要的全球治理势头得到维护或保持。12月12日,在《巴黎协定》签署五周年之际,联合国与英法两国联合在线举办“气候雄心峰会”,敦促世界各国宣布国家进入长期“气候紧急状态”,直到各国实现碳中和为止。
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这次简短的在线峰会以行动为导向,为的是展示各国新的气候承诺。约翰逊宣布英国将终止对海外化石燃料项目的直接支持,并公布了新的减排目标。
“气候雄心峰会”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庄严承诺,“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公布了中国落实《巴黎协定》的“国家自主贡献”新措施。此前,习近平9月22日在第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首次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全球行动仍在继续
此外,世卫组织5月成功举行第73届世卫大会,习近平主席郑重承诺,一旦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疫情期间,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除了坚持指导和积极协调应对新冠疫情,世卫组织是“新冠疫苗实施计划”的主要发起方之一。该计划是目前全球唯一的推动疫苗分配的国际合作机制,近18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中国也在10月8日正式加入。
未来的G20仍将以“危机应对”为主。12月1日,意大利总理孔特宣布意大利开始担任G20轮值主席,将在罗马举行2021年峰会。“条条大路通罗马”,世界期待G20罗马峰会。
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则宣布,美国将重返多边主义、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进程,包括重返世卫组织和《巴黎协定》。
新冠疫情前所未有地“测试”了现存的全球治理,各国和国际组织都经历了这场“大考”。全球治理雄心犹在,行动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