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包振民院士与2020届毕业生谈初心话使命讲担当

    本站讯 “‘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这是我们建校之初就确立的办学宗旨。”“希望同学们走上新的学习和工作岗位后,继续传承老一辈为人治学的精神,为祖国、为民族、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又是一年夏花绽放之际,又到一年毕业之时。7月7日,在中国海洋大学科学馆,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为海洋生命学院2020届毕业生党员上毕业党课,与同学们一起追忆校史院史,感悟初心使命。

  上午10时许,在同学们期盼而又热烈的掌声中,包振民为大家开讲题为“应国家需求,以创新塑身”的特殊党课。

  “今年恰逢海洋生命学院建置90周年,学院在科学馆大厅里为童第周、曾呈奎两位先生敬立了铜像,就是希望铭记历史、致敬先驱、激励后学、启迪未来。”包振民由学院的发展史切入,然后以童第周、曾呈奎、方宗熙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始终以国家需要为科研动力的感人事迹展开。结合我国扇贝产业的发展,他表示,上世纪70年代,以自己导师王如才教授为代表的广大海洋学者想渔民之所想、急产业之所急,先后突破了栉孔扇贝自然苗采集技术、人工育苗技术,并建立了扇贝筏式笼养模式,进而带动了我国扇贝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扇贝产量从1960年的年产20吨左右跃升到现在的年产200余万吨。包振民希望同学们以他们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主动响应国家需求,成就精彩人生。

    “人生短暂,最美好的时光就那么二三十年,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努力奋斗,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包振民结合自己的科研人生经历,与同学们谈理想,谈责任,谈创新。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扇贝养殖业遭受病害打击,死亡率达80%以上,几乎绝收。包振民不惧挑战,加强技术攻关,陆续构建了扇贝BLUP良种培育体系,创建了系列新型高效全基因组标记筛查分型技术,建立了首个贝类全基因组选择育种评估系统,极大推动了我国扇贝养殖业良种化的进程。他说:“世上无难事,创新促发展。希望同学们将来回忆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地说,国家的发展蕴含着我的奋斗与贡献。”

  “科研之路,山花烂漫。”包振民说,从事科学研究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同学们历经多年的专业训练,将来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定会游刃有余。他结合自己团队发现虾夷扇贝“化石基因组”特征和海洋无脊椎动物Hox基因家簇分段共线性(STC)调控模式的过程,告诫大家在科学研究中不要迷信权威,要谨记“求是笃行、谋海济国”的院训精神,大胆怀疑,不断探索。“科研是一种生活方式。其中有至美、至善、至乐,也有至艰。”包振民希望同学们在科研中坚持“顶天”与“立地”相结合,通过不懈努力,实现鱼与熊掌兼得。

  “承恩师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庆母校春华秋实桃李满园。”现场鲜艳的横幅展露出同学们对母校的感恩和眷恋。

毕业生党员代表朱玉祥(左)、孙梦杰发言

    包振民的讲述内容鲜活真实,语言深入浅出,现场聆听报告的40余名毕业生党员听得认真、记得仔细,时而发出欢快的笑声,时而报以阵阵掌声。同学们表示,毕业前的这最后一次党课受益匪浅,将牢记于心。2016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朱玉祥说:“临别之际,衷心地对自己的母校和师长说一声‘感谢’。今后将时刻以海大精神鞭策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实干回报母校,回报社会,回报祖国。”“青年党员欢聚一堂,共同聆听包院士的谆谆教诲,深受启发。”2017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孙梦杰表示,“将永远秉持家国天下的情怀操守,矢志不渝地拼搏奋斗。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绝不辜负母校与师长们的期待与厚望。”

    现场,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晓燕的带领下,同学们举起右手、握紧拳头,重温入党誓词。大家还一起观看了学院毕业生党员教育微视频《牢记你的名字》。

  海洋生命学院辅导员和2020届毕业生党员代表参加活动。

文/图:冯文波

合影留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