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李三忠教授团队王光增副教授在国际顶尖地学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发表南海北缘中部构造地貌驱动的源汇演化成果
近日,国际地学顶尖学术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发表了题为“Cenozoic source-to-sink driven by tectono-geomorphic evolution: A systematic detrital zircon U-Pb analysis in the central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的研究成果。此项成果由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光增副教授和李三忠教授等人合作完成。
南海北缘中段的新生代源汇演化一直是破解西藏与南海之间的地貌与水系演化的研究热点。然而,以往南海北缘中段的物源演化主要集中于探讨珠江口盆地中部新生代沉积及其对珠江演化和华南源区的意义,而对南海北缘中段的其他区域,尤其是珠江口盆地西部和东部的物源特征及其与周边构造地貌演化的关系缺乏归纳和总结。近来我们从南海北缘中段的西部和东部获取了一些新的碎屑锆石定年数据,使得我们能够更为完整和合理地讲好南海北缘中段的新生代源汇演化故事。结合南海及其周缘的构造地貌演化,该文对南海北缘中段新生代沉积物、前新生代基岩及周边潜在水系现代河砂等的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南海北缘中段新生代物源演化存在明显时空差异。总之,始新统沉积物大多与邻近的前新生代基岩具有几乎相同的年龄谱,表明始新世末期以前以盆内源汇过程为主; 相比而言,渐新统及以上地层沉积物与邻近水系现代河砂年龄谱相似,表明渐新世以来盆外物源过程已占据绝对优势; 而两者之间的上始新统地层沉积物则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垂直年龄谱,表明该区盆内外物源转换发生在晚始新世。整体来说,青藏高原与南海之间的区域构造活动所引起的地貌变化控制了南海北缘中部的源汇和水系演化。自始新世以来,南海北部的NEE向轴向地形及其差异演化控制了越南中部至珠二坳陷的碎屑供应和变化。对比表明,始新世末期以来,华南地区反转由西向东向逐渐地形,导致其上水系的溯源侵蚀和生长,进而导致南海北缘中部物源的转换和演化。随着地貌和水系的演变,珠江主要向南海中部提供碎屑,而其他较小的水系则向邻近地区提供碎屑。渐新世以来,华南碎屑物质一直是南海北缘中部的主要沉积物来源,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扬子地块碎屑成分逐渐增加,但华夏地块碎屑成分始终占主导地位。
南海及其周缘构造地貌变化驱动了南海北缘中部始新世-中新世中的源汇演化
Wang, G.*, Li, S.*, Suo, Y., Peng, G., Wang, P., Cheng, H., Liu, Z., Liu, Y., Bukhari, S.W.H., Liu, Z., Diao, Y., Zhan, H. and Zhu, M., 2023. Cenozoic source-to-sink driven by tectono-geomorphic evolution: A systematic detrital zircon U-Pb analysis in the central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Earth-Science Reviews, 239, 104365.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arscirev.2023.10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