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李三忠教授团队青年教师钟世华在国际地学期刊《Ore Geology Reviews》发表华南水口山大型Pb-Zn-Au成矿系统演化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期,国际地学期刊《Ore Geology Reviews》在线发表了题为“Unraveling evolution histories of large hydrothermal systems via garnet U-Pb dating, sulfide trace element and isotopic analyses: A case study of Shuikoushan polymetallic ore field, South China”的研究成果。此项成果由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钟世华(通讯作者之一)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伦敦历史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完成。
湖南水口山矿田是华南最大的铅-锌-金多金属岩浆-热液系统之一,发育矽卡岩型Fe-Cu-Zn、热液脉型Pb-Zn-Ag-Au以及风化壳型Au等多种矿床类型。一些研究认为矽卡岩型Fe-Cu-Zn矿床形成于163-156Ma,热液脉型Pb-Zn-Ag-Au形成于129-127.6Ma,而风化壳型Au矿床形成于喜马拉雅期。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定年矿物、成矿侵入体类型不清以及缺少直接的野外穿插关系证据等,水口山矿田不同类型矿床的成因机制和时空演化序列仍旧存在争议。本次研究通过详细的石榴子石U-Pb定年、硫化物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精确厘定了湖南水口山矿田的成矿年代学框架,揭示了成矿过程。新的石榴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鸭公塘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58.8±1.4 Ma,康家湾矿床成矿年龄为158.8±2.5 Ma,老鸭巢矿床成矿年龄为154±18 Ma。水口山矿田成矿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形成了四种类型闪锌矿和三种类型黄铁矿。硫化物成分表明,虽然不同阶段的闪锌矿和黄铁矿由不同的微量元素替代机制和氧化还原状态形成,但成矿物质来源一致。综合以上成矿,证明水口山矿田是由同一个岩浆热液系统形成,矿化可能与花岗闪长岩就位有关。
图1 湖南水口山矿田岩浆-热液系统演化示意图
Qin, J., Huang, F., Zhong, S., Wang, D., Seltmann, R., 2022. Unraveling evolution histories of large hydrothermal systems via garnet U-Pb dating, sulfide trace element and isotopic analyses: A case study of Shuikoushan polymetallic ore field, South China. Ore Geology Reviews 149.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oregeorev.2022.10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