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磁场仿真研究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



日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高等研究院的张建利博士等在海流感生磁场高效计算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海流感生磁场计算方法与系统”(专利号:ZL 2021 1 0429435.8),为海洋磁场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技术储备。
海洋磁场广泛应用于海底资源勘探、导航通讯、探潜以及海水运动预报等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生产活动。海流切割地球磁力线产生海流感生磁场,对其精确计算,能够为海洋磁场观测仪器设计、磁测数据校正及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海流观测布点密度和模拟分辨率不断提高,积累了巨量数据,具备实时、高分、空间不均匀等特征。目前缺乏一种能够快速计算高分不均匀海流感生磁场的方法,丧失了观测的部分实效性。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构建三维海流元模型,定义地磁和海水参数流文件,基于MPI协议进行任务分发和文件读写,实现多层海流感生磁场的CPU协同并行计算,可在大规模集群上实施,极大提高了海流感生磁场计算效率,增强了海洋磁场仿真的时效性,在海洋磁场观测与利用方面具备良好的应用场景。
发明专利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