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李三忠教授团队博士生刘泽在国际一区权威期刊《Gondwana Research》发表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区域中生代盆地演化数值模拟成果
2020年12月11日,国际一区权威学术期刊《Gondwana Research》接收题为“Earth's surface responses during geodynamic evolution: Numerical insight from the southern East China Sea Continental Shelf Basin, West Pacific”的研究成果。此项成果由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三忠教授(共同通讯作者)团队博士生刘泽和戴黎明副教授(第一通讯作者)等合作完成。
在中生代期间,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由安第斯型大陆边缘逐渐向现今的沟-弧-盆体系进行过渡。而东海陆架盆地位于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与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地带,其必定会受到这种大的构造体制转变的强烈影响。然而,岩石圈尺度的构造运动和地幔物质运动引起的动力地形都会对该区域的盆地演化产生影响。目前还不清楚哪个因素起了主导作用。因此,本文利用数值模拟工具(Badlands),在大量地质资料的约束下,建立数值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表过程在第一阶段(200 - 170 Ma)主要是受构造地形的影响;第二阶段(170 - 130 Ma)受动力地形控制进而发生缓慢抬升;而最后阶段(130 - 110 Ma)受动力地形影响发生区域动态沉降。并且发现,海平面变化、深部动力在空间的不均匀分布和盆地边缘形态等因素直接影响沉积体系域的发育。该研究成果,可以更好地理解西太平洋大陆边缘中生代的深部动力和地表演化过程,也是国际上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软流圈真实耦合一体化模拟的先例,是针对地球系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突破,为岩性油气藏的精准数字化勘探开拓了一个新方向、新手段。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区域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式及沉积体系演化模拟结果
Liu, Z., Dai*, L.M., Li*, S.Z., Li, Z.H., D, X.S., Bukhari, S. W. H., Somerville, I., 2020. Earth's surface responses during geodynamic evolution: Numerical insight from the southern East China Sea Continental Shelf Basin, West Pacific. Gondwana Research.
相关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42937X203032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