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教授:苏鲁造山带深俯冲陆壳十年研究进展:构造,P–T–t 轨迹及熔流体演化
10月11日上午,应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三忠教授邀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璐教授以《苏鲁造山带深俯冲陆壳十年研究进展:构造,P–T–t 轨迹及熔流体演化》为主题,为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李三忠教授主持,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和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院多位教师和硕博士同学到场聆听。
王璐教授从“研究背景”、“研究进展”、“俯冲隧道中构造几何学和应变局域化”、“柯石英榴辉岩P-T 轨迹及折返期间流体”、“将军山超高压榴辉岩部分熔融”、“粒间柯石英保留机制:流体分布控制因素”等几个方面对“苏鲁造山带深俯冲陆壳十年研究进展:构造,P–T–t 轨迹及熔流体演化”这一主题进行阐述。
王璐教授认为研究“苏鲁造山带深俯冲陆壳十年研究进展:构造,P–T–t 轨迹及熔流体演化”具有重大的意义。俯冲-碰撞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和地球动力学过程是板块构造理论的核心内容。大陆深俯冲带板片俯冲-折返过程中,超高压变质岩变质脱水和部分熔融弱化其流变强度,促进板片折返,引发广泛壳-幔相互作用、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其变形-变质-熔流体的时空演化规律对研究造山带物理、化学演化过程有重要意义,是大陆深俯冲的热点和前沿。
王璐教授最后总结道,深俯冲陆壳折返过程中,在榴辉岩内保留部分熔融和多期次熔流体活动证据。应变局域化和超高压岩石的继承结构水控制着超高压地体在折返过程中流体的分布运移,进而影响着不同构造部位的显微组构和变形行为、部分熔融和退变质程度。深俯冲榴辉岩的熔流体演化不仅对确定折返陆壳的流变结构和力学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而且控制岩石圈深部物质流动和上地幔深度熔体生成,对同折返岩浆作用和陆壳生长有重要指示意义。
讲座最后,王璐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互动交流,一一解答大家对于相关问题的疑问。
文/图:韩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