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路径与方法”系列讲座顺利举办

发布者:王冠亚发布时间:2022-11-28浏览次数:827

【本站讯】2022年11月16日至27日,由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的“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路径与方法”系列讲座顺利举办。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四川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宋协毅、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李丽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建国、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院长陈科芳教授、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德文版主编、一级翻译任斌担任主讲。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杨连瑞院长、任东升副院长、修德健教授、李光在教授、贺爱军教授、齐冬冬博士分别担任讲座主持人,参加讲座人数累计近2000人次。

黄友义围绕“三进”与翻译人才培养展开阐述,指出“三进”意味着外语和翻译教育的转型,而翻译专业教育要回应国家需求。他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译审经验,教导学生既要准确理解中国国情,又要考虑译语表达习惯,从而提高对外传播效果。

宋协毅教授就如何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翻译人才展开分享,他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口译实践经验以及大量案例,针对如何提高语言能力和翻译技能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突出强调了知识的储备对翻译实践的重要性。

李丽秋教授围绕中国时政文本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共享了时政文本韩译的策略与技巧。她具体从时政文本的定义,时政文本外译的重要意义、翻译技巧、译者素质四个方面展开,强调正确理解原文是做好创造性翻译的基础,也是正确传达原意的根本保障。

王建国教授就翻译(学位)论文选题展开探讨,他基于长期的学位论文指导经验,提出英汉对比语言学是翻译实践类论文选题的基础和根本,并就如何避免翻译学位论文的“两张皮”现象给出具体建议。

陈科芳教授基于长期的电视台翻译审校经验,从传播学构成要素切入,运用丰富的案例深刻地剖析了外宣翻译中存在的六类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任斌针对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结合多年的翻译经验,用丰富的案例展开阐释,提出打破常规,在翻译中进行适度“创造”的观点,实现“讲好中国故事”,推进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翻译人才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桥梁。该系列讲座围绕翻译专业教育的路径与方法展开深度探讨,必将助推我院翻译专业人才培养。

通讯员:崔子涵、孙今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