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柄珉教授做客全国外语学科发展“大家谈”系列讲座之第二十八讲 —— 中国与周边:中韩近代文学交流历史转型与价值重建

发布者:王冠亚发布时间:2020-12-07浏览次数:653

【本站讯】2020年12月5日上午,金柄珉教授在腾讯会议平台做了题为“中国与周边:中韩近代文学交流历史转型与价值重建——兼论韩国近现代文学的主体性与现代性重构”的学术讲座。金柄珉教授是延边大学资深教授,延边大学东亚跨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山东大学兼职讲席教授,现任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延边大学校长(2003.1—2012.6)、第11届、12届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特聘教授、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特聘首席专家(2014—2019)、山东大学特聘人文社科一级教授(2014.6—2019.6)。金教授的学术成果丰硕,发表的主要论著有《朝鲜近代小说的历史考察》、《申采浩文学研究》、《朝鲜中世纪北学派文学研究》(1990)、《朝鲜近现代文学史》(1994)、《朝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学》、《朝鲜当代文学史》等20多部学术专著、教材和文献管理,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还发表了散文集《卧龙山逸志》及80余篇评论与散文。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李光在教授主持,学院朝鲜语系本科生、硕士生及兄弟院校多名师生等170余人参加。

讲座开始之前,李光在教授介绍了金柄珉教授丰硕的学术成果,并对金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感谢。金教授本次讲座的主题是“中国与周边:中韩近代文学交流历史转型与价值重建——兼论韩国近现代文学的主体性与现代性重构”。 

讲座内容分为四大部分:中韩近现代文学交流与主体性;双向译介与相互影响;互动认知与跨文化书写;流亡体验与双语书写。讲座伊始,金教授指出,近现代以来,中韩文学交流关系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性转型与价值重建,中韩关系不再是中心与边缘的关系,而是边缘对边缘的关系。随后,金教授指出中韩近现代文学交流经过了重新审视与相互认知(19世纪末至1918)、交叉互动与多样化发展(1920年代至1936)、共同话语与深度合作(1937至1945)等三个不同发展阶段。通过跨界对话与深度交流,中韩近现代文学实现了历史转型与价值重建,并不断完善着主体性与现代性的建构。紧接着,金教授对双向译介及其影响进行了探究。中韩近现代文学的相互译介,在译介主题与文学需求、译介路径与形式、译介倾向与影响等方面,体现着从古代到近代,从近代到现代的过渡性样态,其为共享文学理念和资源,互鉴现代性价值,推进共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针对中韩近现代文学的跨界书写,金教授认为尤其是以抗日为主题的中韩跨界书写体现着中韩共同反对强权,实现人类和平的20世界上半期的东亚精神,并且对还原历史现场、激活历史记忆、重估东亚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在最后一部分流亡体验与双语书写中,金教授指出韩国文人的双语书写在反映出流亡文学现代性的同时,也表现出流亡文学的后殖民性因素。金教授最后总结道,中韩近现代文学的人际对话、双向译介、跨文化书写等,无疑是韩国近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表征,同时又是构成韩国文学现代性的模式和途径。

李光在教授作总结发言,表达了对金柄珉教授的诚挚感谢。在问答环节中,与会师生积极提问,金柄珉教授耐心地解答了问题,与会师生均受益良多。本次讲座圆满落幕。 

通讯员:陈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