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尚兴教授作题为《历史文化语用学——中国传统哲学术语英译方法论》的学术讲座

发布者:王冠亚发布时间:2019-06-28浏览次数:626


    【本站讯】6月25日上午,河南大学外语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译协理事、中国英汉对比学会理事兼典籍翻译分会副会长、国学双语研究会副会长郭尚兴教授在外国语学院N217会议室作了题为《历史文化语用学——中国传统哲学术语英译方法论》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共同参加。


    讲座伊始,郭尚兴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历史文化语用学?”,选择历史文化语用学,是中国哲学术语翻译的现实使然,是中国哲学术语的基本性质使然,也是中国哲学术语意义发展演变的基本特征使然。接下来,郭尚兴又具体阐述了中国哲学术语意义的演变特征,由于中国哲学术语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演变,形成了突出的历时和共时特征。在将历史文化语用学方法论应用于具体实践时,应努力做到译出差异义、语境义、关联义、等效义。最后,郭尚兴总结道,若想准确的翻译中国哲学术语,首先,必须明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特征及其特质,明了术语在抽象化过程中的意义变化的共时和历时发展轨迹;其次,必须基于历史上和不同流派、不同思想家、不同文本中术语群所聚焦的义理及其带来的意义变化和范式变化。 


    郭尚兴指出,中国传统哲学术语翻译近几年受到翻译界的重视,但由于对历史文化意义的认知缺乏正确的方法或历史文化知识的积淀,英语译文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播。因此,郭尚兴的文章在分析中国传统哲学术语意义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它们的翻译应该以历史文化语用学为方法论,辨析流派与义理,译出差异义;“回到历史上”,译出语境义;考察语义场,译出关联义;明了语用关系,译出等效义等方面探讨中国哲学术语的翻译,旨在避免谬误,准确传播,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讲座末尾,老师和同学们积极提问,郭尚兴仔细聆听、耐心回答,老师和同学们收获颇丰,对中国哲学翻译、历史语用学方法论等方面都有了更新更深入的认识,讲座在掌声中落下帷幕。 


    通讯员:刘宁宇 魏启迪



郭尚兴教授在讲座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