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2018-10
    10月25日至26日上午,应我院德语系邀请,德国著名翻译理论研究学者克里斯蒂安·诺德教授来校举办系列讲座,分享其在文学翻译方向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诺德教授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1967-1994)、奥地利维也纳大学(1991-1992)、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大学(1994-1996)等多所著名大学任教,是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发表了约80篇有关翻译教学与研究的论文和专著。系列讲座共分三场:讲座一:何为“文学性”?文学翻译——反映与反射之间(讲座语言:英语)讲座二:仙境的下午茶:文学翻译中的功能角度(讲座语言:德语)讲座三:异者性或异化——文学翻译中的称谓与专有名词(讲座语言:德语)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讲座,代表学院对Nord教授的到来表示真挚的欢迎。Nord教授从功能翻译学派出发,系统阐述文学翻译的特性与难点,审视对文学文本等值论并将其与目的论进行对比,结合文学叙事实例展示功能理论在文学翻译中如何作用于译者的翻译决策。以《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和汉语的不同译本为例,讨论了虚构文本描绘的“文本世界”与作者与读者所处的真实世界的关系,展示
  • 26
    2018-10
    【本站讯】10月23日下午,著名翻译家、青海师大教授黄少政在学院N217会议室做题为《英汉互译实践视野中的三重英语境界》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主持,学院翻译方向师生共同参加。讲座开始之前,黄老师给大家展示了许多他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精彩瞬间,以及国际诗歌节的精彩朗诵视频,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讲座中,黄老师结合个人翻译实践,以鲜活的案例和独到的见解向大家传授了翻译中的“六宝”,包括词汇层面的名词、介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处理,以及引申翻译法—以实喻虚和以虚喻实。他强调,翻译的语言不应该停留在表面,要地道,表达有力,译文要和原文相匹配,要和原文一样出彩。黄老师提到他在翻译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的《敬畏群山》时候的感受,并就其中多处进行详细讲解。黄老师告诉同学们,做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更要明白原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抓住文章的灵魂,然后才会有精彩的译文。讲座最后,黄老师就翻译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提醒大家在研究生现阶段也要注意阅读原著,广泛涉猎,并热情为同学们推荐了阅读书目。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通讯员:外国语学院
  • 26
    2018-10
    【本站讯】10月25日,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语系主任、翻译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工程大学彩虹学者黄勤教授作题为《文学文体学视域下的《阿Q正传》两英译本对比分析》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共同参加。讲座中,黄勤教授首先讲解了《阿Q正传》原文文本、讽喻性话语风格以及学界目前对译文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很少有文章从文学文体学视角对《阿Q正传》的杨宪益夫妇译本和莱尔译文进行对比研究,而这对实现原文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至关重要。接着,黄教授从语言形式、叙述视角及言语和思想表达层面对最能体现作者讽喻风格的具体译例进行阐述。语言形式层面黄教授考察了词汇偏离及张力;叙述技巧层面考察了叙述视角、呈现顺序及描写重心;言语和思想表达层面考察了自由间接引语的运用。通过从以上三个层面对大量精选译例的对比分析,黄教授阐明了不同翻译策略的选择对源文本美学价值展示和主题意义阐发的影响。黄教授的文本分析具体细微,理论支撑性强,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同学们获益良多。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师生们踊跃发言提问。黄教授就学生有关文本分析的提问作进一步解答,并与徐德荣教授就文体风格概念进行了
  • 26
    2018-09
    9月20上午,受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邀请,德国著名学者Prof.Hans-JürgenLüsebrink在教学区6315以“跨文化与科学认识——格奥尔格福斯特作品中他者文化的翻译、接受和研究”为题,为德语系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德语系主任杨帆、副系主任齐冬冬、王京平教授也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此次报告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介绍了有关福斯特的有关信息,包括他的生平和主要著作。第二个部分讲述了跨文化以及翻译等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接下来则以其作品集中分析了所包含的跨文化元素并以跨文化的角度解释了其批判作品的存在意义。Lüsebrink强调首先为了更好地了解福斯特的作品,需要对其福斯特本人进行了解,他是德国自然历史学家、探险家、科学家、民族学家、旅游作家、随笔作家、记者与革命家。在这之中,最令人熟知的身份莫过于旅游作家了,他于1777年在英国出版的《南极和环球旅行记》(英文本)和1778至1780年在柏林出版的《约翰·莱茵霍特·福尔斯特和格奥尔格·福尔斯特的环球旅行记》(德文本)记录了跟随库克船长从好望角到南太平洋探险旅行的经历,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科
  • 25
    2018-09
    【本站讯】9月20日下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博士、中国认知神经语言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语言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神经管理与神经工程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用户体验联盟常务理事、薏然阳光/翼石科技创始人、薏然阳光脑研究院院长赵仑教授在外国语学院N513学术厅举办了题为《自闭症患者的语言病理学研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士法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共同参加。讲座中,赵仑教授首先讲解了病理语言学与认知神经语言学的定义以及研究范畴。他强调,这两项学科的研究意义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那些患有自闭症的儿童。然后,赵教授通过播放关爱自闭症儿童的相关视频,向大家讲解了自闭症者的特征、自闭症的严重性以及中国自闭症儿童的现状。接下来,赵仑教授介绍了用于自闭症患者诊断的EEG和ERPs无创性脑功能成像技术,并运用大量图示为大家详细讲解自闭症言语功能障碍的神经基础,同时也分析了自闭症患者与正常人在语言加工基本指标方面等的差别。最后,赵仑教授为大家讲解了自闭症儿童的早期筛查,并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自闭症儿童治疗方面的相关经验与方法。赵教授指出,自己的团队正致力于运用人工智能为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提供帮助。在最
  • 12
    2018-09
    【本站讯】9月7日上午,南京大学大学外语部主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陈桦教授应邀在外国语学院N217做了题为“二语习得研究注意事项”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士法教授主持,除我院师生参加外,讲座还吸引了来自青岛其他高校的老师前来参加。讲座伊始,陈教授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对二语习得研究所涉及的研究选题、研究对象选取、研究方法、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等方面进行了逐一分析。在研究选题方面,陈教授认为二语习得研究可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如心理认知视角、听觉视角、语料库视角和教学视角等。在研究对象选取方面,应根据具体研究目的来确定选取方法,要注意所选对象是否具有代表性以及平衡性别差异等因素。在研究方法方面,依据研究目的可采用多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感知和产出相结合,描述、分析和实验相结合,横向和纵向相结合,以及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结合等。随后,陈教授结合自己二语语音习得的研究专长,以六个不同维度的研究案例具体展示了如何开展二语习得研究,使大家对以上理论分析有了更加深刻的感知和体会。最后,陈教授针对二语习得研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想。首先,选题应立足于研究者的身份定位,紧密结合在
  • 11
    2018-09
    【本站讯】近日,我院大学外语教学部教师陈胜男博士基于博士后在站期间的研究课题《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涉海课程研究》在N217作了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共同参加。报告伊始,陈博士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迫切要求提高海洋人才的英语水平,中国海洋大学是我国最重要的海洋特色学府,因此建设大学英语涉海课程符合国家的海洋发展战略和我校的人才培养要求。接下来,陈博士分别从文献回顾、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对策建议几个方面向大家详细讲述了课题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主要向大家汇报了开设大学英语涉海课程的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情况,并展示了涉海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师生们踊跃发言提问,陈博士逐一耐心解答。本次报告不仅与学院师生分享了陈博士的研究成果,也拓展了大家的研究思路,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讯员:陈胜男
  • 07
    2018-09
    【本站讯】9月4日下午,由文科处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海大人文讲坛第五十三讲第二专题讲座在外国语学院N513举行。全国政协十一届、十二届委员、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翻译》杂志主编、《大中华文库》副总编黄友义做了题为《新时代翻译的新挑战、新作为》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杨连瑞主持,学院师生共同参加。讲座中,黄友义教授结合个人翻译实践,以鲜活的案例和独到的见解说明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翻译行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中译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强调,翻译不再是单纯的学术活动,中国的国际位置、时代特点使得翻译成为了建立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媒介。翻译将助力中国引领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建设走多远,语言服务任务就有多重,翻译界提供的语言服务能力有多强,“一带一路”就能走多远。黄友义教授讲到,作为翻译专业的学生,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一要扎实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既要掌握好所学外语,又要加强对母语的学习;二要不断积累知识,翻译水平的提高贵在对各个学科知识的不断积累,要把握好说什么、对谁说、怎么说、谁来说等关键
  • 04
    2018-09
    【本站讯】2018年9月3日晚,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智库)郑春荣教授在外国语学院N217举办题为《世界格局大调整背景下的中德、中欧关系》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士法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的各语系教师、学生共同聆听了讲座。首先,郑教授详细介绍了默克尔执政以来中德关系的演变与中欧关系的历史与现状。自中德建交以来,尽管有过曲折、风波,但中德关系总体发展较好,并于2014年升级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郑教授紧接着深入分享了目前国内对于“全方位”的几种解读。此外,郑教授详细讲解了默克尔历届政府的对华政策,向大家介绍了德国外交布局中中国所处的地位。接下来,郑教授聚焦中德关系、中欧关系、欧美关系以及俄德关系,分析了世界格局发生的大调整。他指出,当前新兴国家要求改革国际秩序中不合理的部分,国家之间的贸易战则是在世界权力转移过程中,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产生摩擦的表现。对贸易主国的德国而言,贸易摩擦不仅会给德国带来利益损失,同时意味着全球自由贸易秩序受到威胁。最后,郑教授分析了中德、中欧关系的新形势。通过郑教授的讲述,同学们了解了当前我国对于中德关系的期许:中德两国要做合作共赢的示范者、中欧关系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