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2024-08
    【本站讯】2024年8月22日上午,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2024年第五次学术沙龙顺利举办,会议主题为“国家翻译研究新进展”。该会议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提供学术支持,中国海洋大学高玉霞博士主持。学院教师、博士、硕士以及线上参会人员共计百余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周长银教授做致辞,简要介绍会议日程及点评专家,祝贺“国家翻译研究新进展”会议的召开,强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与海大学者的密切联系,表达对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的关注,并介绍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翻译相关的专栏文章、学报荣誉。博士生焦琳汇报了“国际治理中的语言:中俄《尼布楚条约》翻译关系考察”,通过考察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翻译关系,发现该条约的翻译和传播既体现民族平等、民族认同,又促进双边关系,认为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一义两表”国家翻译实践模式的又一例证。博士生王子涵就“国家翻译实践之国家在场:“房玄龄现象”考察”展开讨论,深入挖掘翻译史上的“房玄龄现象”,认为其是对国家翻译实践中“国家在场”重要性的深刻揭示,并结合史实对“国家在场”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进行了发掘和建构。博士生张雨主题围绕“列宁翻译实践
  • 24
    2024-06
    【本站讯】2024年6月21日,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傅敬民教授应邀来学院作题为“应用翻译研究:内涵与路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贺爱军教授主持,任东升、徐德荣、栾雪梅等老师和硕博士研究生5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内容涵盖应用翻译研究的发生与发展、研究主题和理论体系、应用翻译的研究范畴和研究视角等。首先,傅教授追溯了应用翻译的发生与发展。他认为应用翻译其实古已有之,如早期的宗教翻译、社科翻译、文献翻译等均属于应用翻译范畴。19世纪末,中国翻译研究转向了文学翻译,应用翻译被淹没在文学翻译中。及至当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需要,应用翻译研究焕发生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成立了全国性的专门学会,涌现出了奠基性的学者,并构建了系统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显性的研究范式。其次,傅教授和大家分享了应用翻译的研究主题和理论体系。应用翻译研究包括四大主题——应用翻译文本研究、理论应用性研究、应用型翻译问题研究、应用翻译研究的元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傅教授介绍了方梦之教授的“宏观-中观-微观-特殊研究”应用翻译理论体系,并倡导从理论、历史、批评等方面建构应用翻译理论体系。再次,傅教授讲授了应用翻译的研究范畴
  • 17
    2024-06
    【本站讯】2024年6月14日上午,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2024年第四次主题学术沙龙在外语楼N303教室顺利举行,会议主题为“国家翻译研究拓展”。沙龙由中国海洋大学高玉霞博士主持。我院教师及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三十余人参加。韩淑芹教授汇报了“翻译安全研究的出场”,基于对国家安全内涵、特征、类别的阐释,对翻译安全的历史语境、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进行例证分析,提出翻译安全研究“概念界定→术语构建→议题延展→建构逻辑”四步研究路径。周忠良副教授就“国家翻译学核心概念之辨”展开讨论,针对当前学界关于国家翻译相关概念的争议,回答了国家翻译的本质特征、国家翻译实践的内涵、国家翻译学的逻辑起点、研究本体和学术立意等问题,具有正本清源的学术意义。高玉霞博士围绕“美国涉华开源情报翻译对中国语言数据安全的挑战及其治理”,梳理了语言安全研究、话语安全治理研究现状,分析了开源情报视域下中国语言数据安全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并从教育、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加强中国语言数据安全治理的对策建议。任东升教授对研究汇报进行了细致点评,肯定了各个选题对当下国家安全的指导意义和广阔前景,同时强调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了
  • 03
    2024-06
    【本站讯】2024年5月31日上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奥地利共和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现中国大众文化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特聘顾问、北京李可染画院特聘顾问贾建新,受学院邀请来访并为师生作“中德外交关系及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状”专题讲座。讲座由德语系齐冬冬老师主持,德语系杨帆、王凯、周奕珺等教师以及研究生、本科生共50余名同学参加了讲座。贾建新参赞循着历史的脉络,结合自己在国外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历,图文并茂,从多个角度讲解了中德外交以及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状。贾参赞为师生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德两国人文交流的历史痕迹:从1621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来华,到1752年“普鲁士国王”号商船抵达广州拉开了中德直接贸易的序幕,再到中国与德国的三次建交、两次断交和一次复交,直到今年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他强调中德两国的交往是双向互动的,只有持续扩大人文交流、深化互利合作,才能确保中德外交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在互动交流环节,贾参赞针对师生所提的问题,特别强调中德青年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心灵沟通对于构建新时代的中德关系至关重要。他鼓励在座的海大学子勤奋学习、锻炼综合能力,努力成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
  • 24
    2024-05
    【本站讯】2024年5月23日,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苏蕊译审到访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并做讲座,讲座题为“小窗口的大视野:中国地域文学英译中的国家主体意识及身份建构”,学校外国语学院贺爱军教授主持相关活动。苏蕊译审首先从概念厘定入手,先后对地域、地域性、地域文学的概念内涵进行解说。她指出,地域文学作家的界定是许多研究者面对的难题,她将地域文学作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籍贯本地、生活本地,第二类是籍贯外地,客居本地,第三类是籍贯本地,生活外地。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她对“文学陕军”进行了系统地介绍,进一步指出陕西地域文学的独特特征是自然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的结合,如恶劣艰苦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层出不穷的文化意象。随后,苏蕊译审对陕西地域文学的英译现状进行介绍,着重探讨了地域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的比附现象,即标题的比附、叙事结构的比附、目录框架的比附。她指出,这种比附现象源自译者的文化仰视心理,比附后的英译作品会造成地方感和国家感的模糊,有悖于国家大力倡导推动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针对这种比附行为,她以《真腊风土记》中的“丁未针”和“坤申针”翻译为例,在广泛挖掘史料后,将两个方位角的具体度数进行考证
  • 22
    2024-05
    【本站讯】2024年5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常辉教授应邀在学院作了题为“外语专业的困境与出路”的专题报告。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颖主持,副院长陈士法、吴亚欣教授、徐德荣教授、张德玉教授、吴炳章教授等30余人参加座谈。随着国民英语水平的提升和语言智能技术的发展,外语专业的招生、培养和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外语学科亟待探讨和探索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出路。常辉教授从语言研究的发展趋势、外语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趋势、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型语言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探讨了上海交通大学英语专业改革与实践。常辉教授指出,语言研究呈现从理论到应用、从核心到边缘、从宏观到微观、从大脑外部到大脑内部、从结果到过程、从语言单一层面到语言界面、从单一学科到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应顺应这些发展趋势,努力实现文文交叉或文理、工、医交叉,开辟学科融合的微专业。随后,常辉教授以上海交通大学英语专业为例,详细介绍了语言智能与计算、语言与健康两大前沿方向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在互动环节,常辉教授与参会师生就外语学科守正与创新、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
  • 18
    2024-05
  • 16
    2024-05
    【本站讯】2024年5月12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王雪梅教授在学院主讲了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外语学科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学术讲座,深入探讨了外语学科研究生学术发展路径。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杨连瑞教授主持。王雪梅教授的讲座以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征开篇,从语言能力、知识能力、研究能力和价值观四个层面阐述了外语学科研究生应具备的素质,最后结合自己以及其他学者在学术能力发展方面的实证研究,为外语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指明道路。讲座中,王雪梅教授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特征,阐述分析了外语学科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内涵,并梳理了相关研究,结合具体学位论文写作案例,分析了学术研究选题原则,分享了外语学科研究生学术发展路径,讲座对于推动外语学科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有诸多启示。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就研究生选题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以及新文科背景下语言学研究、如何与新技术结合等问题与王雪梅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王雪梅教授与学生交流时热情洋溢,坦诚相见,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讲座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更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在场师生均有受益。通讯员:秦秀嵩审定:陈颖
  • 15
    2024-05
    【本站讯】2024年5月12日,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郭国良教授莅临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做了题为“文学译家得是一名侦探——以破解《一个小时的故事》为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贺爱军教授主持,南开大学的胡翠娥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的栾雪梅、崔丹丹、王凯老师以及广大师生参加了讲座。郭国良教授首先从一部短篇小说的翻译实践切入文学翻译的问题,指出理解和表达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文学翻译领域中,机器不仅无法代替人类完成文学翻译的理解过程,也无法解决人文和审美问题。他提出读者应运用俯视、平视、仰视三种眼光深入剖析文本并揣摩作者意图。随后,郭教授围绕美国著名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展开层层剖析,着重探讨了作者使用的重要写作技巧和字句微妙之处,并指出这些技巧对翻译造成的困难和挑战,译者总是企图寻求文学和翻译之间的平衡。他提到,好的译者首先必须是优秀的读者,能够字斟句酌,解码文本并转译出其中的美感和深意。此外,他还谈到一名优秀的译者一定要挖掘原文的深层含义,译者一直处于不断的理解和阐释过程中,这是经典文学的魅力所在。最后,贺爱军教授对郭国良教授的发言进行了总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