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2019-12
    【本站讯】2019年12月12日上午,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傅敬民教授受聘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聘任仪式暨“海大人文讲坛”学术讲座在外国语学院217会议室隆重举行。聘任仪式和学术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聘任仪式开始,任东升教授详细介绍了傅敬民教授个人情况和学术成果,外国语学院院长杨连瑞为其颁发聘书并致贺辞,学生代表为其佩戴校徽。仪式结束后,傅敬民教授与在座的领导、教师共同合影留念,并作了题为《应用翻译研究的选题与设计》的学术讲座。 傅教授首先介绍了应用翻译研究在翻译研究中的定位,之后从选题、写作和发表三个方面具体说明如何做好应用翻译研究。在选题方面,首先要弄清翻译研究的属性、当今翻译的社会特征、翻译研究的功能、翻译研究的价值、翻译研究的方法、翻译研究的范畴、翻译研究的视角以及翻译研究路径。其次要掌握科学的选题方法,关注当今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在论文写作方面,傅教授讲解了学术论文的写作步骤,如何撰写言简意赅、思路清晰的摘要,以及如何做好论文写作的自我评价。在发表方面,要了解国内外重要的翻译期刊与资源。讲座最后,傅敬民教授就讲座内容与参会师生展开了深刻讨论,并对师生提出的
  • 25
    2019-11
    【本站讯】11月22日上午,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博导毕世鸿老师在外国语学院N217会议室,做了题为《大国如何参与湄公河地区合作:进程、影响及应对》的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姜春洁主持,外院师生共同参加。毕世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东亚国际关系。先后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早稻田大学、南开大学。曾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百余篇,并向政府提交了十余篇高质量的政策咨询报告。著有《域外大国参与湄公河地区合作策略的调整》、《冷战后日本与湄公河国家关系》、《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队东南亚的经济统制》等书。 整场讲座,毕教授分别从湄公河地区的特点及其价值、域外大国参与湄公河地区的进程、域外大国参与湄公河地区国家合作的影响以及应对思考四个方面为听众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围绕着湄公河地区国家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其对域外大国的价值,毕教授具体分析了域外大国是如何参与到湄公河地区的合作当中,尤其着重地介绍了日本在湄公河地区合作中的成果。在此当中,毕教授提到了“外部主导”是湄公河地区合作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其同时也带来了“机制拥堵”的问题。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美日俄等大国,还是我们不太留意到的澳印韩等国家都已经深
  • 18
    2019-11
    【本站讯】11月15日下午,海大人文讲坛2019年第101讲在外国语学院N217举办。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梅德明教授作了题为《自然语言本质的哲学思考》的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士法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共同参加。 讲座伊始,梅德明教授提问在座师生哲学“三大基本问题”,即“你是谁?从哪里来?要走向哪里?”,从而引出了“语言三问”——语言竟是何物?语言来自何方?语言要走向何处?”以及“语言设计三问”——“语言如何设计?语言由谁设计?语言为何如此设计?”围绕这几大问题,梅教授带领在座师生展开了一场语言与哲学的思想交汇之旅。他从语言哲学角度追根溯源,探究了中外哲学家及语言学家如柏拉图、笛卡尔、乔姆斯基等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从基因、字源等角度探讨了语言起源的问题,讨论了自然语言与人类思维及世界的关系、词语指称的不确定性、言语误解与歧义消解、语言悖论的认知特征等语言哲学中的重要话题。随后,梅教授基于自然语言的共性和个性,探究了自然语言生成的生成本质和认知动因,讨论了生成语法学派的普遍语法理论对自然语言生成的充分描述力和恰当解释力。 整场讲座梅教授热情
  • 18
    2019-11
    【本站讯】11月15日上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导宋成有老师在外国语学院N217会议室,给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近世以来西方冲击下日本的嬗变与中日关系》的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姜春洁老师主持,文新学院的李萌羽、日本九州大学的李晓燕以及外院师生共同参加。宋成有教授主要从事近现代日本史和韩国史以及东北亚国际关系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北大东北亚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日本史学会和中国朝鲜史学会名誉会长。迄今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日本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百余篇论文。 讲座伊始,宋成有教授便从历史的角度切入,将西方对日本的三次冲击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和概括。在此当中,除了大家都熟知的“黑船来航”和战后“非军事化民主改革”两次西方冲击以外,还着重介绍了同学们容易忽视的织丰时代以来西方国家对日本的冲击。 宋成有教授对三次冲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影响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引经据典、风趣幽默地向同学们解释中日发展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适应时代的西学人才,由此归纳出中日西学命运不同的原因。宋教授着重介绍了第一次西方冲击的时代背景以及冲击方式,指出“南蛮学”和“铁炮”对激活日本的重要作用,并以丰臣秀
  • 12
    2019-11
    【本站讯】2019年11月11日下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冉永平教授的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聘任仪式暨“海大人文讲坛”学术讲座在外国语学院217会议室隆重举行。聘任仪式由文科处副处长席静主持,其后的学术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杨连瑞教授主持。 聘任仪式开始,杨连瑞教授详细介绍了冉永平教授个人情况和学术成果,人事处处长范其伟为其颁发聘书并致贺辞,学生代表为其佩戴校徽。仪式结束后,冉永平教授与在座的领导共同合影留念,并作了题为《新媒体交际语境下的话语研究——现状与趋势》的学术讲座。 冉永平教授首先介绍了新媒体交际带来的语境变化。以网络交际为例,介绍了网络交际出现的大致阶段,网络交际正在改变传统的交际模式,体现出新的交际特征及语境特点。随后,他介绍了语境变化引发的相关研究,例如,重构交际参与框架,网络语境下的人际关系表现、关系构建、关系维护、关系破坏等。他还带领大家梳理了关于网络语境环境的国际前沿研究,并简要介绍了新语境下相关研究的主要趋势,提供了很多可研究的课题。 讲座最后,冉永平教授就讲座内容与参会师生展开了深刻讨论,并对师生提出的诸多问题,均给予认真的回答。本场
  • 05
    2019-11
    【本站讯】2019年11月1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文系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刘晓丽教授在外国语学院N217会议室作了题为《“他们何以如此”——伦理观念变迁与叙事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转变》的学术讲座。李海英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生30多人参加。 讲座伊始,刘晓丽教授指出,在读文学作品时,如何理解并解读文学作品至关重要。她以韩江的《植物妻子》为例,结合西方著名作品,分析作品中人脸形象的变化,为大家解读了一套新的文学作品解读方法。 《荷马史诗》中孔武有力的英雄,《圣经》中虔诚谦卑的使徒,卢梭《忏悔录》中的真诚自我,卡夫卡《变形记》中的甲虫人,韩江《植物妻子》中的绿植人,他们何以如此?刘晓丽教授从伦理观念变迁维面,探求叙事作品中人物形象转变的动因,最后追问“我何以如此”,藉此讨论叙事伦理学的批评方法。 刘晓丽教授讲授的人脸变迁引起了在场师生的极大兴趣,大家针对讲座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刘晓丽教授耐心为其答疑解惑,现场气氛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讯员:辛莉莉
  • 04
    2019-11
    【本站讯】2019年11月1日上午,日本神户大学石原享一教授的客座教授聘任仪式暨学术讲座在外国语学院217会议室隆重举行,外国语学院姜春洁老师主持。 会议伊始,姜春洁老师详细介绍了石原享一教授的研究方向及其学术成果,提及了石原教授与中国的不解之缘,并对本次与海大的结缘表示热烈的欢迎。受聘仪式结束后,石原教授与在座的师生共同合影留念,并作了题为《经济全球化与亚洲合作的展望》学术讲座。 讲座开始石原教授便用流利的汉语和师生们拉近距离,他欢迎同学们用汉语提问,鼓励同学们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与碰撞。石原教授此次讲座分为两大板块,第一部分以经济全球化为落脚点,以戴安娜王妃之死的例子引出了当今世界全球化带来的种种问题,尤其是跨国资本以及金融危机使得世界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全球得以同脉搏共呼吸。当中,石原教授尖锐地指出美国为了维护其霸权所做出的策略调整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以日本的泡沫经济以及海湾战争为例,向同学们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经济运作模式下美国在当中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在第二部分,石原教授以亚洲合作的愿景为中心,将福岛核泄漏作为日本经济界无远见的例子,向同学们说
  • 28
    2019-10
    【本站讯】为把握翻译学学术前沿,凝练科研团队,培育高层次项目,提高论文投稿命中率,学院翻译学团队于10月24日午2:00-4:00在外语楼N217举行翻译学团队学术交流活动。此次活动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扬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周领顺教授、我院繁荣三岗教授博士生导师贺爱军教授、翻译学团队教师、主持或准备申请翻译研究课题的青年教师、翻译方向博士生等出席。会上,贺爱军教授和李力副教授分别就重点项目介绍、课题申报设想进行汇报交流,周领顺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青年教师就各自相关课题申报进行互动,贺爱军教授、任东升教授等给予了恳切指导和有效建议。最后,任东升副院长就相关科研政策和当前学术形势进行解读。与会教师和相关方向博士纷纷表示获益良多。此次会议明确了翻译学团队日后的科研方向,提升了团队凝聚力。 通讯员:高玉霞
  • 23
    2019-10
    【本站讯】2019年10月21日晚,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光辉教授受邀在外国语学院N217举办了题为《近代日本知识分子想象与塑造“中国形象”的批判与反思》的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姜春洁老师主持,学院师生共同参加。吴光辉教授著有《转型与建构——日本高等教育近代化研究》、《日本的中国形象》、《传统与超越——日本知识分子的精神轨迹》等十余部著作,长期关注东亚哲学与中日文化比较领域,现任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日语分会委员、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华南分会副会长。 讲座伊始,吴光辉教授便从三大问题进行切入,并向同学们发问,我们为什么研究日本,以及如何做好学术研究,他鼓励同学们多去质疑权威,不断深挖每一个看似正确的答案,走出自己的学术风格。其后,吴光辉教授指出当前日本的中国研究存在着碎片化审丑的倾向,这看似是对中国问题的剖析,实际上是将中国抽象化后进行肢解,进行了碎片化的误读。由此,吴光辉老师立足于他者与自我映射的角度,从时间的角度梳理了一遍日本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从文化帝国到文明比较对象,直到现代的文化他者,尤其着重分析了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中国形象的变迁以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