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2019-05
    【本站讯】第十二届“驻青高校德语辩论大赛”于2019年5月19日和26日在青岛科技大学举行。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2017级学生孙佳荷、韩延玮、肖然、杨子琪、丁祥瑞等,在德语系外教GunnarKlatt和ViolaDuewert带领下代表中国海洋大学参赛,并获得团体一等奖,充分彰显了我校德语学子的风采和本科德语教学的优秀成果。“驻青高校德语辩论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我校学子在历次辩论中多次斩获冠军。该赛事旨在通过辩论提高德语学习者的德语实际应用水平,检验选手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团队精神与及整体仪态,同时也为青岛各高校德语学习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在此次比赛中,我校选手的辩题分别为“是否应该在城市里禁用汽油、柴油车以降低空气污染”和“无条件基本收入——天堂还是噩梦”。这两个题目贴近生活,切合现实,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在拿到辩题后,我校学子积极准备,集思广益,在两位外教的指导、陪练同学的配合及全体德语系同学的头脑风暴下,充分发挥了专业水准,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此次辩论赛带给我校参赛队员的不仅是胜利的喜悦,更是一次美好的回忆。参赛队员表示:此次比赛既锻炼了自己的
  • 30
    2019-05
    【本站讯】5月27日上午,《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博士生导师田海龙教授应邀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做了题为“从主编与作者对话的角度谈论文写作与期刊投稿”的学术报告。讲座由院长杨连瑞教授主持,陈士法教授、滕梅教授以及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根据多年的审稿经验,田教授指出,学术论文是作者与主编的对话。作者既要用符合学术规范、具有学术深度的话语体系充分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又要将学科性极强的抽象理论和概念做一定具体化的阐释,从而达到作者与主编的共鸣,实现二者在思想和话语两个层面的交融。进而,田教授结合实例详细解读了学术话语建构的核心要素和基本要求:题目要字斟句酌,做到“重点突出、视角鲜明、问题明确”;论文写作是论述而非概念的堆砌,是说理而非命题的陈述,是分析而非结论的自认得出;结语要多维度阐述,从主编视角出发强调研究贡献,从读者视角出发报告文中局限,从自身视角出发展现自我价值。最后,田教授详细介绍了《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的选稿原则、要求和录用程序,强调通过学术话语的有效建构来通达学术沟通,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操作性极强的建议,并鼓励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关注期刊、尊重期刊、热爱期刊,持之以
  • 22
    2019-05
    【本站讯】5月17日上午,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百川讲坛第六讲在学院N513会议室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当代外语研究》国际第二语言加工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英语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常辉教授作题为《韩国留学生汉语普通话主题句加工的眼动实验研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士法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共同参加。此次讲座由三个部分展开。讲座伊始,常辉和在座师生分享了自己几点科研感悟。首先,他指出学术科研者需要选择某个领域中的某个方向,不能“打游击”,要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要深入钻研。其次,他提出科研需要追求研究的质量和层次,重视理论创新。他认为,研究思想是一个研究的核心,好的研究需要融入中国元素,需要有独立的思想、判断能力以及前瞻性。在感悟分享的最后,常辉指出良好科研习惯的重要性,希望科研者能够把科研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在分享完感悟之后,常辉围绕“ShallowStructureHypothesis”以及“SemanticConstraintofBGT”这两个理论,介绍了自己的一项科研成果。他提到,Shallow
  • 20
    2019-05
    【本站讯】2019年5月17日,深圳大学特聘教授蔡新乐于外国语学院举行讲座,参会人数30人,包括外国语学院张韶岩教授、孙立新副教授、四位博士生及硕士研究生等。蔡老师从中华文化谈起,认为“学”具有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进而引出《论语•学而》首章的今译和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很多西方学者认为《论语》没有内在结构,蔡老师认为“回环”是儒家思想的原理性支撑,可以解释《论语》是具有结构性的。所谓“回环”即孔子的“内自省”和孟子的“自反”。儒家的追求,不论经文意蕴还是表达方式,都是导向天人合德之旨,而所取之道必为回环之途,突出的是“人之仁心”的养育和强化。他进而指出,《学而》章的“回环”结构历来无人点出,因此其经文疏解便存在误解。之后举例说明对《学而》章中对“学”的误解及其真正的意向。对于《学而》章的英译,蔡老师通过列举许渊冲、林戊荪、Legg等人的译文,指出其英译大多走向知识化的现代途径,经文所有的层次感因未能启用方法论而造成前后相混,同时在关键处缺少创新,从而令夫子之教沦为“常识”。蔡老师指出目前解经已成为历史重构,不仅要重新回到儒家,启用其思想方法论,而且还要关注如何真正“走出去”,而将夫子之教落
  • 17
    2019-05
    【本站讯】2019年5月15日上午,海大人文讲坛2019年第21讲在外国语学院N217会议室举办。讲坛邀请日本筑波大学名誉教授、著名文艺评论家黑古一夫教授作题为《日本近代文学史的阴暗面:文学者的拥战》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张小玲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到场聆听。黑古教授以日本近代文学史、战争文学(史)、从军作家、笔部队、征用作家、日本文学报国会六个关键词为中心,深入显出地阐释了日本近代侵略战争中作家与战争的关系问题。黑古教授明确指出日本的近代史是对亚洲的侵略史,他按时间顺序梳理了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等史实,指出有一批文学者在当时日本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和驱动下,通过各种形式参与了战争的宣传。例如,在日本侵华战争前后,日本政府以巨额报酬招募了一批“从军作家”作为杂志和报纸的“特派员”为战争动员宣传;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政府进一步认识到文学作品对战争的作用,于是建立了“笔部队”,许多作家随部队前往战场,创作了大量的为战争服务的作品。当战争范围扩大至太平洋时,国家发布“国民征用令”,征用大量的作家派往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国内也组成了“文学报国会”,要
  • 15
    2019-05
    【本站讯】5月11日,第八届全国英语口译大赛山东赛区复赛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会议大厅顺利举行。本次比赛由中国翻译协会主办、山东省翻译协会承办。我校共派出7名选手参赛,由外国语学院李力副教授担任指导老师。在李力老师的悉心指导下,2016级英语专业本科生薛朝权、陈名扬分获二、三等奖,其余选手获得优秀奖。薛朝权将于6月份代表山东省参加华东大区赛。此次比赛汇集了百余名来自山东省各高校的优秀选手,比赛采取淘汰赛形式。在预赛阶段的英译汉比赛中,中国海洋大学选手均有优秀表现,其中薛朝权、陈名扬凭借较为稳定的发挥顺利进入下午的决赛。在决赛阶段的汉译英比赛中,两位海大学子发挥出色。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薛朝权以全省第七名的成绩获得二等奖,陈名扬获得三等奖。口译大赛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比拼,更是知识面与心态的较量,这次大赛对于口译学习者是一个很好的检验,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的7名选手一定会总结不足,胜不骄败不馁,向着更高的目标继续前行!通讯员:李力
  • 09
    2019-05
    【本站讯】5月5日上午,南京大学大学外语部主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陈桦教授应邀在外国语学院N217会议室做了题为“大学外语个性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慧敏教授主持,我院教师和部分研究生参加。陈教授认为,外语教学是一个多元化、个性化和谐发展的生态体系,但目前对“个性化”的研究主要是理念层面的探讨,而没有真正落实到教学当中。为此,她带领南大大外教学团队利用三年的时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搭建了一个环状教学体系。这一体系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改善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讲座中她从改革动因、实施方案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大外的个性化教学改革。陈教授从研究的视角首先从大学外语课程体系和大学外语教师面临的压力两方面分析了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动因并针对现存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解决办法,即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然后她与团队成员完成了大量的文献研读并前往国内外著名高校进行实证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化”的改革规划,即分级教学模块化、教学方案个性化、语言学习隐形化和出口需求课程化。在方案实施阶段,学生层面上,针对学生需
  • 28
    2019-04
    【本站讯】4月26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百川讲坛第五讲在学院N513举办。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英国剑桥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文学博士洪炜作题为《汉语二语者听力理解过程中的心理模拟研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士法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师生共同参加。讲座伊始,洪炜首先对研究生学术成长提出了三点思考建议:一,发现和培养自己潜在的兴趣点;二,不囿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广汲取,宽摄入;三,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学习新理论、新方法。他结合自己的科研学习经历做了具体阐述,希望能对学生们有所帮助启迪。随后,洪炜从六部分展开学术讲座,在引言部分,通过摘取朱自清《春》一文中的片段,洪炜引出了“人是如何理解语言”这一问题,他肯定了语言理解并不纯粹是抽象符号的加工过程,它还依赖于我们身体的感觉运动经验,其过程伴随着对文本所描述情境的一种心理模拟(simulation)这一观点,并从词汇层面、句子层面、篇章层面分别提供了语言理解过程中的心理模拟证据。洪炜指出心理模拟对语言理解的两方面作用:既有助于语义的整合,也有助于对下文进行情境推理和预测。接下来,洪
  • 23
    2019-04
    【本站讯】4月22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百川讲坛第四讲在学院N217会议室举办,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研究员、博士、《中译外研究》副主编冯志强教授作题为《林语堂创译一体的跨语际书写》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共同参加。冯志强首先从如何成为优秀的翻译专业研究生出发,提出要想了解翻译,首先应当理解语言。语言文字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语言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与思维,作为语言学习者,定位应是双语学习者、文化的使者。这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有家国情怀,更要有大国格局。随后,冯志强提出并梳理了“语言自信”这一概念的渊源。他直言,由于受到所谓“地道英语”说法的影响,学界对“中式英语”存在偏见,致使中国学习者在英语使用中不够自信,客观上也阻碍了的中国文化传播。他认为在对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使用“中式英语”。冯志强基于自己多年对林语堂的研究,从多种角度向大家指出了林语堂翻译作品中鲜明的个人特点,林语堂用“中式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体现了“语言自信”,但其中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地方亟待我们挖掘。最后,冯志强勉励外语人应像林语堂那样,“两脚踏东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