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2019-06
    【本站讯】6月24日下午,大连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杨俊峰教授作题为《通过古典小说翻译构建中国形象》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师生共同参加。杨俊峰首先用《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等几个充满幽默和道德寓意的故事开场,正是这些道德故事引发了传教士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开始了中国古典小说英译的崭新篇章。从1735年到1911年,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翻译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成熟三个历史阶段。杨俊峰对比了中西方的小说构成方式,具体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采用各类翻译策略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翻译策略也逐渐多元化,不仅名称有变化,在故事单元的编排上也更加接近中文原版的方式。杨俊峰以《好逑传》片段的译文为例,具体阐述了译文中“中国形象”的构建。随后,杨俊峰详细的阐述了译者如何通过四种具体方式,通过文化认同、文化阐释、文化承载和文化改写,完成了汉语文本在西方国家的“再现”。在“自我投影”和“他者审视”的特性下,译文成为西方人建构“中国形象”的重要文本依据。中国小说
  • 26
    2019-06
    【本站讯】2019年6月20日上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翻译界》主编马会娟在N217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做题为《对中国文化外译的几点思考》的讲座,任东升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教师、博士生、硕士生30多人参加。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文化外译不论是从翻译实践还是从翻译研究两个方面都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马老师认为在该焦点出现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中国文化外译应该由谁来做?如何看待译入和译出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中国文化外译中的改写?马老师以该些问题为指导,从中国文化外译的成功案例入手进行了探讨。马老师从《浮生六记》的翻译、张爱玲“自译”以及《王宝钏》英译的成功三个案例中,得出好的文学翻译作品首先应该是(翻译)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是世界文学经典作品;文学翻译的质量与译者的跨文化翻译能力有关,而与译者的国别无关;英译作品取得成功可从文本层面的改写、广告宣传与赞助人的扶持、译入语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探寻原因。讲座深入探讨了中国文化成功外译与译者跨文化翻译能力之间的关系,思考翻译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翻译能力的培养问题。马老师为听众们带来
  • 24
    2019-06
    【本站讯】6月21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语委首家科研基地暨国家语言文字智库“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育部哲社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哲社项目主持人赵蓉晖教授在外国语学院N217会议室作了题为《世界语言生活的特点与趋势——兼论语言生活的研究方法》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士法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共同参加。赵蓉晖从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谈起,探讨研究世界语言生活的必要性。她以乌克兰危机中的语言问题、印度努力提升印地语地位、英国提倡加强外语能力三个热点为例,对世界语言生活研究主题进行论述。她指出,“在动荡中保持和平,在竞争中维持合作,在矛盾和冲突中前行”是世界大局的基本特点。如同世界形势大局,世界语言生活也正如拥有多个乐章、多种乐器组合的交响乐,多种旋律交织迎合,构成了当今纷繁复杂的语言生活图景。关于世界语言生活的动向,赵蓉晖指出,语言与国内外政治建设的关系复杂微妙,利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化解民族矛盾、促进社会和解的例子也不鲜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移民带来的语言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为应对移民的语言适应和社会融入问题,许多国家也相继出台了
  • 24
    2019-06
    【本站讯】6月21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商务英语专业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专门用途英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等核心期刊编委王立非教授在外国语学院N217作题为《话语的经济属性与经济后果再认识》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杨连瑞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共同参加。讲座伊始,王立非以语言研究的“话语转向”特点为起点,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国家话语研究领域:话语体系,话语能力以及话语权。国家话语能力的构成包括国家话语构成能力,国家领导人话语能力,国家话语外译能力等。而话语权是以经济话语为基础的话语体系,指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对国内外事务具有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以及对国家制度,资源,规则,事务,标准等评论,表达,定义,裁判的能力和程度。王立非指出话语权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同时鼓励在座师生在进行外语学习时要加强对区域国别的研究。随后,王立非以经济话语为例,提出了一套完善的话语研究方式,包括经济话语的定义,不同层面的分类,经济话语的系统性的化理基础,话语的经济力量,话语的组织力量,管理力量,传播力量等。话语研究的研究重点在于话语的本体研究,教学与实践研究
  • 14
    2019-06
    外国语学院举办“听见你的声音”学生代表座谈会本站讯 2019年6月13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听见你的声音”学生座谈会暨2019届校友联络员聘任仪式在外语楼N513教室举行,外国语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系级领导班子、办公室、团委全体工作人员悉数到场,本硕各班均派学生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道平主持。本次座谈会旨在师生共同探讨学院工作和教学存在的问题,听取学生的建议,为学院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思路建议。首先进行了外国语学院2019届校友联络员聘任仪式,由外国语学院校友会会长、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鞠红梅为校友联络员代表颁发了聘任证书。随后,鞠红梅在座师生上了生动一课,她说,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校友联络员是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联络的重要联结,希望通过聘任校友联络员,搭建有效双向的互动平台,更好地构建校友联系网络,促进学校和校友的共同发展。接着,鞠红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对学生成长规划提出了建议,她说:“同学们需要提早认识到就业的重要性,学院目前开展了不少关于实习的宣讲会以及就业经验交流会,也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对同学们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目前同学们参与
  • 12
    2019-06
    【本站讯】6月11日上午,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张旭教授在外国语学院N217作了题为《中国文化外译:以黎翠珍英译活动为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副院长腾梅教授、周奕珺老师及博士生硕士生近五十人参加。张老师从中国文化走出去谈起,他认为在“走出去”和“走进去”的过程中,文化软实力极其重要。语言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大小的重要指标。因此,翻译背后具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是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着力打造的文化工程重点,在这一文化外输工程中,双语译家翻译模式是一种值得探讨的新模式。随后,张教授以当代香港双语作家兼翻译家黎翠珍的诗歌翻译为例,从翻译选材与译者翻译诗学观、声音效果的营构、文化意象的重构和现代新诗精神的再现四个方面探讨了黎翠珍诗歌翻译背后的译者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问题,以及译作所散发的文化效应与美学魅力。张教授指出,翻译是一种重写行为,黎翠珍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力,进而运用娴熟的英文,通过自己“妙笔生花”般地重写,赋予其作品“后起的生命”(afterlife),值得
  • 10
    2019-06
    【本站讯】6月5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专题研讨会(第三场)在外国语学院召开,专题研讨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副校长闫菊主持会议。陈士法副院长汇报了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方案,重点对培养模式创新、生源质量提升、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奖励、基地建设、研究生自主科研等方面的改革思路与进展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闫菊副校长指出,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最终回归到如何培养最优秀的人才这一大学根本的初心和使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医药学院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已全面启动,外国语学院是第一个提出进行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人文社科类学院。综合改革要从提高课程质量和抓实培养环节两个关键入手,细化过程、公开过程、重现过程,重点解决过程中制约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的瓶颈性问题,进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研究生院副院长张猛介绍即将启动的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思路与要求,希望学院把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与学科评估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文科处处长金天宇围绕大项目、重点优秀团队和平台介绍了学校文科工作的重点,希望项目和团队与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紧密
  • 06
    2019-06
    【本站讯】6月4日上午,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宁波市哲学与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贺爱军教授在外国语学院N217作了题为《林纾译者地位起落的缘由探源》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共同参加。首先,贺爱军从林纾的人生经历入手,讲述了林纾开启翻译道路的创作背景。他指出,关于林纾的翻译研究可以归结为三类,即对林纾翻译活动的系统梳理及其翻译思想的总结与提炼、林译小说的文本对照研究以及对林纾翻译的文化解读。随后,贺爱军指出,晚清至“五四”时期,世人对林纾作品出现前誉后毁、截然相反的评价。究其原因,学界说法众多,可归结为四类:妒忌说、政治立场说、冤案说、译笔退步说。他认为对林纾评价的转变在于晚清至“五四”之间翻译规范的巨变引发的价值倒错。最后,贺爱军根据翻译规范的内涵与分类,从图里和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理论中提炼出期待规范、操作规范、语言规范,并从这三个维度详细介绍了晚清至“五四”期间翻译规范内在的变化,探究林纾译家地位起落的真正原因。讲座最后,贺爱军和参加讲座的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加深了同学们对林纾翻译的认识、对其译者
  • 03
    2019-06
    由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歌德学院和博世基金会联合举办的“数字化发展”的教学研讨会6月1-2日在杭州外国语学院胜利召开。来自德国、奥地利、瑞士、韩国、印度、越南的近六十名代表参会,会议的主题是“数字化教学的现状、发展和未来”。此次会议包括大会报告和工作坊二个部分,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学院三所高校受邀作大会报告。我院德语系王京平教授代表中国海洋大学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她的德语语言学慕课团队的建设历程和所获成绩。该课程2017年开始建设,2018年秋季开始上线,现在第二期课程即将结业。上线以来,有来自27所高校的2000多名访客注册,600多名学生参加学习和考试。该课程是德语专业的第一门获取学分的网络专业课程。王京平教授的报告获得参会人员的高度赞扬,会后多个高校向王教授取经。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德语系的Klatt博士和博世基金会教师Katharina。(通讯员:杨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