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
    2020-11
    【本站讯】11月7日上午,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人文讲坛第34讲暨“2020年外语学科发展大家谈”第17讲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顺利举办。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文系魏育青教授做了题为“世纪末德语文学的唯美形式、语言危机和内在世界”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王京平教授主持,吸引了全国高校250余名师生参加。魏育青教授首先描述了“世纪末”文学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当时的时代特征。陷入边缘的文学现代派与占据主流地位的“现代化”不断碰撞,促生了德语文坛上的“唯美形式”、“语言危机”、“内在世界”。随后魏育青教授聚焦于格奥尔格、霍夫曼斯塔尔、里尔克的代表作,深入探讨了德国“世纪末”文学的三大特点。格奥尔格开辟了唯美形式的象征之路,践行一种不必为金钱所困的审美生活方式。魏教授带领听众赏析了格奥尔格的《心灵之年》开篇的一首诗,从诗的韵律、形式美角度展开分析,详细介绍了格奥尔格的艺术理念。接着,魏教授通过对霍夫曼斯塔尔的介绍阐释了无法用语言描述现实,“言不尽意”的“语言危机”。最后,魏教授分析了里尔克的《马尔特·劳利茨·布里格随笔》、《祈祷书》等代表作品,讲述了“内心世界”的概念。讲座结束后
  • 08
    2020-11
    【本站讯】2020年11月7日上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朝语系教授、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潇湘学者特聘教授蔡美花在腾讯会议平台做了题为“中国古典文化在东亚的传播与东亚文化体系的构建”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李海英教授主持,学院朝鲜语系本科生、硕士生及兄弟院校多名师生等200余人参加。讲座开始之前,李海英教授介绍了蔡美花教授丰硕的学术成果,并对蔡美花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感谢。蔡美花教授表达了对李海英教授的感谢,并对我院朝鲜语系顺利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表示了由衷的祝贺。蔡美花教授本次讲座的主题是“中国古典文化在东亚的传播与东亚文化体系的构建”,主要内容分为东亚文化与东亚文明、维系东亚文明的区域秩序、东亚古典文化与当代区域文化的构建三大部分。讲座伊始,蔡教授指出,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东亚各国需要通过自己的智慧,在差异中寻求共存与和谐发展的广阔空间。随后,蔡教授通过介绍汉字文化圈、儒家文化的传播及东亚汉文学的展开过程,对东亚文化与东亚文明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中国古典文化对古代东亚文化的重要影响。接着,蔡教授介绍了册封与
  • 06
    2020-11
    【本站讯】2020年11月5日下午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2020年外语学科发展大家谈第十五讲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顺利举办。同济大学吴赟教授以“中国对外翻译与国家形象提升研究”为题作了主旨发言,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讲座伊始,吴赟教授首先探讨了国家形象的概念,强调国家形象是构建国家实力的基础,认为国家的国际形象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话语建构的产物,提出我国的国家形象处于不断“被定位”的局势之中,塑造我国形象的主要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异域他者。接着,吴赟教授提出新文科建设的时代使命就是提升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塑造国家的硬形象。之后,吴赟教授介绍了对外翻译与国家翻译的概念,认为翻译从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展示形象、塑造形象的话语建构行为,从原作在译作中的形象,到源语文化在他者文化中的形象,乃至国家在世界场域中的形象,都与翻译息息相关。在翻译过程中,可通过有目的的选择翻译文本、运用翻译策略,构建一种界定身份的“我他关系”,再借由翻译话语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完成身份的确立与重构,指出国家对外翻译是在跨语际的建构过程中,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制度等多重维度的形象,借由主动
  • 06
    2020-11
    【本站讯】外国语学院工会响应校工会关于举办2020 年全校教职工秋、冬季体育锻炼和户外健身活动的通知要求,为丰富教职工课余生活,增强同事间的沟通和交流,11月5日下午,学院工会组织全院教职工前往即墨鹤山参加登山活动。深秋的鹤山,层林尽染,山海相映。远离城市的喧嚣,退去凡俗的铅华,寄情山水,别有一凡情趣荡漾心底。老师们兴致盎然,意气风发,在登山的间隙欣赏着鹤山的美景并享受着健康运动带来的乐趣,欢笑声在山谷中弥漫开来,侵染着每一方的山石和土地,给这原本萧瑟的秋意带来几分喜庆。在返程的车上老师们笑语涟涟,每个人的情绪都得到了舒展,满怀信心与收获。通过此次登山活动,增强了学院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了“健康运动,快乐工作”的意识,学院工会将继续组织多种多样的集体活动充实教职工的课余生活。通讯员:杜东升
  • 03
    2020-11
    【本站讯】10月30日下午,为推进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进展,国际处宋文红处长一行8人到外国语学院调研,与学院党政班子成员、系主任、教师代表就学院的国际化工作进行了座谈交流。宋文红首先对外国语学院近年来在国际化建设方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外国语学院在外籍专家的聘任、教师互访、交换留学和联合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5位绿卡教授都是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学者,也为学校培养出一批具有扎实的学术和语言交流能力的学生。同时,对外院今后的国际化工作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外国语学院院长杨连瑞表示,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切实推进国际化战略既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迫切需要,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杨连瑞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方面介绍了相关工作,表示学院下一步将合理规划师生人才培养计划,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引进高水平的“绿卡工程”教授,增强高层次、高水平外籍教师的引进力度,努力搭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平台,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一流大学建设。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姜春洁从学院的学生
  • 02
    2020-11
    【本站讯】10月31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德明教授应邀通过腾讯会议为海大外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词汇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杨连瑞院长主持,外国语学院师生及部分校外师生共170余人参加。讲座伊始,曹德明教授指出“语音、语法和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针对词汇进行系统的研究对学好外语是非常有帮助的”。随后,曹德明教授从词汇研究的主要内容、词汇的研究方法以及词典编撰学的几个主要问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曹德明教授从常见的几种对词的定义方法入手,引出索绪尔对“词”的定义,即词是能指和所指的统一,并就语言符号的特性进行了细致、生动的解读,包括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线性特征、离散单位以及可变性,强调能指和所指互为依存,缺一不可,但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接着曹德明教授从词的形态结构出发,向大家展示了派生构词、复合构词、缩略构词、词类转换和借词五种构词方法。在讲座的第二部分,曹德明教授主要介绍了词汇的两种研究方法:历时研究法和共时研究法。对词汇的历时研究就是研究词汇的演变,是一种动态研究。而共时研究则要求研究者排除语言中的历史变化,集中研究语言系统在历史某一特定时期
  • 02
    2020-11
    【本站讯】2020年10月31日上午,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学科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加拿大研究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刘克东教授在腾讯会议平台做了题为“加拿大文学中的环境书写”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刘秀玉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及兄弟院校多名师生等70多人参加。刘克东教授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加拿大文学中的环境书写”,刘教授以四部短篇小说为例分别介绍了加拿大文学作品中一年四季的四类自然景观——沙、草、雪、海,以阐释加拿大文学作品映射的生存主题。首先,刘教授从自然环境、家居环境和经济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短篇小说“Lamp at Noon”中体现出的自然主义色彩——草原人民在沙尘暴与经济大萧条的双重环境下作出的斗争以及恶劣环境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然后,刘克东教授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三个方面解读了“Mrs. Turner Cutting the Grass”。从Mrs. Turner如何修理草坪、她与丈夫及家人的关系,到小说中的教授通过描写Turner三姐妹获得成功,都反
  • 02
    2020-11
    【本站讯】10月30日下午,西悉尼大学澳中艺术与文化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际著名字幕翻译专家韩静教授云端做客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年全国外语学科发展大家谈”系列讲座第十二讲。她做了题为“交际和沟通视角下的翻译研究”的专题讲座。讲座以腾讯会议辅以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讲座由外国语学院贺爱军教授主持,滕梅教授、徐德荣教授等学院师生参加了会议。韩静教授以“翻译是过程”为切入点,将译者关注的焦点转向了作为协商、调节和决策过程的变化过程。韩教授基于交际理论、关联理论指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译者的任务不是追求绝对的语义对等,而是传达特殊语境中相关的文化内涵,实现交际目的。谈到如何处理译文,韩教授结合自己长期从事电影字幕及《非诚勿扰》电视节目的翻译经验,运用大量而丰富的翻译案例,生动地阐释了翻译是一种协商沟通过程。她表示,要首先考虑句子的语境与深层含义,实现缺失与补偿的平衡。讲座最后,韩静教授回答了师生的踊跃提问,就翻译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做了解答。她表示,尊重原语是翻译的基础,译者不能随意改动作者的意图。韩教授建议翻译初学者广泛阅读,学习地道的语言表达,保持对翻译的好奇心。针对如何实现国
  • 02
    2020-11
    【本站讯】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公示名单,我院2门课程成功入选。其中,王京平教授负责的《德语语言学导论》入选线上一流课程,杨连瑞教授负责的《语言学》入选线下一流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借鉴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打造“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充实外语专业内涵,注重外语的人文性和科学性,率先实施从“学外语”向“用外语学”的重大转变。经过多年建设,学院初步构建了外语综合应用能力、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和区域国别等五大模块课程体系,在国内重点大学同类学科中具有领先性和示范性。通讯员:陈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