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2023-06
    【本站讯】近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排名包括787个专业,涉及93个专业类、12个专业门类。我院5个专业均上榜,其中3个专业排名A,2个专业排名B+。本次专业排名中,英语排名A(全国排名37/987,全国前4%)、日语排名A(全国排名30/506,全国前6%)、朝鲜语排名A(全国排名12/128,全国前9%)、法语排名B+(全国排名21/158,全国前13%)、德语排名B+(全国排名20/127,全国前16%)。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是迄今为止覆盖专业数量最多、参评专业规模最大的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设计了独具特色的专业竞争力评价框架,通过学校—学科—专业三个层次的评价汇总形成对专业的综合评价。排名指标体系设置学校条件、学科支撑、专业生源、专业就业、专业条件5个指标类别,共25项测量指标。近年来,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统筹推进一流专业建设。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将以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高端外语人才为目标,以“推动中国更好
  • 19
    2023-06
    【本站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优秀党员示范作用,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责任意识,引导毕业生党员永葆初心,6月15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N511会议室召开2022年度党内先进表彰大会暨2023届毕业生党员教育。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许玲玲、副院长王慧敏、副院长陈士法、办公室主任王冠亚出席本次大会,学院各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员和毕业生党员参加。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道平主持。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大会伊始,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郑重地举起右手,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回顾入党初心、回顾入党历程。学院党委书记许玲玲致辞。她对过去一年中扎实工作、锐意进取的全体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对全体向此次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她指出,全体党员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强化理论武装,补足精神之钙,做到进一步推进并落实组织建设,构筑坚强堡垒。同时,她真情寄语即将走出海大校园的毕业生党员,在新的岗位上彰显党员本色、永葆党员先进性,努力提升自身能力,把人生理想融入发展大局,去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 19
    2023-06
    【本站讯】2023年6月17日上午,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陶久胜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选题与申请书撰写漫谈——以外国文学为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贺爱军教授主持,在腾讯会议平台进行,百余名师生参与聆听。本次讲座,陶久胜教授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并结合课题申报的亲身经历,从“如何读懂选题征集指南”、“如何解读选题招标公告”、“如何撰写选题推荐表”、“如何进行课题设计论证”四大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陶久胜教授分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选题征集指南,指出选题可以重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和国际学术前沿问题、重大学术文献资料整理和数据库建设等,从中列出4-5个有价值的子课题方向。第二部分,陶教授解读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选题招标公告,从课题设计论证字数、子课题数量、学科研究团队组建、项目完成时间等方面剖析了投标课题的要求。第三部分,陶教授介绍了选题推荐表的撰写内容和原则。第四部分,陶教授讲解了课题设计的论证方式,从研
  • 05
    2023-06
    【本站讯】2023年6月1日下午,四川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冯亚琳教授应邀访问海大,为海大师生带来一场题为“文学与文化记忆的交会——理论与实践”的学术讲座。冯亚琳教授系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哲学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市教学名师、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主任、《文学之路》杂志责任主编、王佐良高研院特聘研究员,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主任、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优秀教学成果多项,其专著《德语文学中的文化记忆与民族价值观》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国海洋大学德语系系主任杨帆老师担任了此次讲座的主持,外国语学院多个专业师生积极参与,并展开热烈的讨论。本次讲座围绕理论阐释展开,具有强学术性、高信息性等特点。冯教授首先介绍了记忆理论的研究谱系,梳理了哈布瓦赫、瓦尔堡及阿斯曼夫妇等人的重要学术思想,诠释了“文化”、“交往记忆”和“文化记忆”等相关概念,并阐明了文化记忆的六大特征,即认同具体性或群体关联性、重构性、成型性、组织性、约束性、观照性等
  • 02
    2023-06
    【本站讯】2023年5月21日下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荣休教授、国际政治知名专家、博士生导师连玉如教授作了题为“我的学术生涯与中德关系研究”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杨帆主持。本场讲座在腾讯会议线上召开,吸引参会师生百余人。本次讲座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连玉如教授从德国情结开启,介绍了“大学迷”圆了“大学梦”,从“语言生”转为“专业生”的经历。连玉如教授从小学三年级便开始接触德语,虽然面临了很多困难与挑战,但她对德语的喜爱和学习从未放弃过。她于1977年参加高考,就读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国语言文学专业,但同时她尤其对德国历史以及国际关系感兴趣。连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她感触比较深的四个字——兴趣、坚持,希望青年学子笃定心志,不忘初心。唤起连教授教师情结的两件标志性的重要事件分别是亲眼见证了“柏林墙”的开放以及博士毕业后重返北大讲坛。“德国情结使我负笈海外一去十载,教师情结使我重返讲台扎根北大。”这是连教授对于学术生涯的总结。在讲座第二部分,连玉如教授首先阐述两个与德国研究有关的话题:德国的崛起和“德国的欧洲”与“欧洲的德国”问题。然后她从中德“天然盟友
  • 22
    2023-05
    【本站讯】2023年5月21日上午,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胡翠娥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儒家人文主义与世界主义的互鉴——《中国哲学家孔夫子》与美国的超验主义运动”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贺爱军教授主持。本场讲座在外国语学院208室举办,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积极参与聆听。讲座伊始,胡翠娥教授着重介绍了《中国哲学家孔夫子》(简称《孔夫子》)及其版本,指出孔子思想对当今政治、伦理道德和人生哲学具有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胡翠娥教授以研究问题为导向,将讲座内容分为五大部分。在第一部分,胡翠娥教授分析了早期美国同英国之间思想文化交流密切的社会文化背景,通过详细介绍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北美报纸刊登的英文《孔子的道德》和纽约版《凤凰:古书珍宝录》的内容,清晰地梳理出《孔夫子》漂洋过海进入美国的路径及文本衍变历程。在第二部分,胡翠娥教授考察了爱默生与《日晷》上的“孔子名言录”,她回顾了美国超验主义运动及其特点,并立足于文本分析,考证了《日晷》上二十一条“孔子名言录”与《孔子的道德》之间的关系。接着,胡翠娥教授在第三部分强调梭罗是在儒家思想中发现了
  • 21
    2023-05
    【本站讯】2023年5月20日上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蓝红军教授在外国语学院208室为外院师生们带来一场题为“语言、文化、翻译——文化走出去与中国形象建构”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徐德荣教授主持讲座,任东升教授、王凯老师等学院3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本次讲座,蓝红军教授从语言、文化与翻译三个角度阐述了文化走出去与中国形象构建的必要性及原则。讲座伊始,蓝红军教授以过去及现在西方对“中国龙”形象的误解为例,论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加以具体的翻译实例,说明中国文化走出去依然任重道远,而翻译是文化走出去与中国形象建构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次,蓝红军教授从翻译之本质与翻译之功用入手,指出翻译促进跨文化交流,是中华文化久盛不衰的原因,翻译服务民族复兴,其功莫大焉;并再次结合具体的翻译实例,论述对外翻译中存在不懂西方受众,不懂中国文化,不分内外、不讲策略、不看立场等问题。最后,蓝红军教授指出,中国形象建构需要注意话语体系的差异、意识形态的冲突与文化认知的鸿沟,并辅以二十大报告等文本中的翻译实例,为参会师生总结做好对外翻译传播工作的原则与方法。讲座最后,徐德荣教授作总结发言,
  • 20
    2023-05
    【本站讯】2023年5月19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华文教授在外国语学院N217会议室作了题为“翻译的思想力”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学院教师、博士生和硕士生共同参加。刘华文教授从“知识就是力量”的英译和福柯《知识考古学》谈起,指出翻译中原文和译文所具有的“思想差”,并提出应该通过翻译发展中国的思想。随后刘华文教授从客体的对象化或意象化、意象的事件化、故事的叙事化和概念的构述化四个方面探讨翻译中原文思想力的再现问题。在客体的对象化或意象化部分中,刘教授比较了汉学家安乐哲和杜维明对“诚”的英译,认为两种翻译方式分别体现了知识性和思想性。之后以杜甫《兵车行》一诗的翻译为例,分析了不同译者在处理意象时的不同做法。在故事的叙事化层面,提出了四种叙事化的方法,并以葛浩文等译者的译文为例加以具体阐明。最后,刘教授提出文字考古等进行概念构述化的方式。在问答环节,师生与刘华文教授就讲座内容及相关话题展开了交流,刘华文教授也详细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讲座最后环节,任东升教授全面总结了讲座内容,对刘华文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该讲座令师生们对中国哲学概念的内涵及其英译
  • 17
    2023-05
    【本站讯】2023年5月16日,在顾彬教授的讲座《译本属于谁》结束后,举行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关于译本归属问题的学术对谈。本次对谈由德语系系主任杨帆主持,邀请了德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顾彬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外语学院任东升教授(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知名学者),中国海洋大学外语学院徐德荣教授(儿童文学研究知名学者),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第三编辑室主任邵成军老师,中国海洋大学德语系王京平教授(中国译协资深翻译家、中国海洋大学翻译教学研究知名学者)作为对谈嘉宾。对谈开始时,杨帆老师对参与对谈的嘉宾进行简单介绍并表示热烈欢迎,尤其对顾彬老师四十年来为中国文学作品在德语国家的译介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参与对谈的嘉宾或结合自身研究阐述理论层面的认识,或从自身实践出发讲述译者或编辑遭遇的尴尬及由此引发的思考,或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怎样的翻译标准。参与对谈的还包括外语学院的青年教师和博士生、硕士生,大家对嘉宾的对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个对谈围绕着以下四个维度展开:原作到译作的意义旅行,译者的尴尬,出版社的“身不由己”,翻译教学者责任的思考。整个对谈过程充分体现了学术自由的大学理念,各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