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国次贷风波引起的金融危机已席卷全球,并深化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国政府已提出一系列积极扩大内需的政策来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下滑。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姜旭朝认为,这次经济危机只是经济发展规律的一种体现,面对危机,我们最需要做的是摆正心态,在抵御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同时,更要充分利用危机带来的机遇,继续发展。
金融危机是经济规律的体现
姜旭朝介绍,这次美国出现金融危机,在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美国经济经过多年发展,现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经济金融化的局面,一切的物质生产都为金融资本增值服务,这使美国失去了其经济发展的支撑动力。现在美国除大飞机等少数高端产业外,多数产品都由其他国家制造提供。
金融体系极度发展而产业发展萎缩,造成了一种不平衡的局面,这必然会导致金融问题。此外从经济发展周期上看,这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必然结果。同时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处地位格外重要,它的经济波动会迅速影响到全球的经济发展。
对于中国来说,近30年来的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也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变得更紧密。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会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波及。
增长是长期趋势
“现在大家提起经济危机,马上会联想到企业倒闭、经济增速放缓等负面影响,感到非常恐慌,其实不必过于悲观。”姜旭朝说,“事实上,如果我们能把握机会,对我们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升级、对落后地区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关注、适当转变我们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来看,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他认为,现在的企业倒闭、出口减少等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能全部归咎于经济危机的影响。
以珠三角地区为例,早在经济危机影响到中国以前,最近几年,当地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原料涨价等原因已经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许多合资企业都出现了外方撤资现象,导致许多企业倒闭。全球经济危机只不过加剧了这个过程而已。
再如中国食品出口的减少,一方面由于经济危机导致全球需求的减少;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应作具体分析,其实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我认为经济危机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调整的机遇。”姜旭朝说。
他指出,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逐年提高,之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的围绕全球产业链低端生产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再符合我国国情。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合理地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一些南亚、非洲国家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将与我国形成强有力的竞争,有可能阻碍中国下一步的继续发展。
“现在若不主动调整,就得在不远的将来被动调整,到时可能会付出更大代价。”姜旭朝说,“虽然我国近期倒闭企业达几十万家之多,但也可以借此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以实现将来更好更快的发展。”
扩大内需与产业升级应同时进行
姜旭朝认为,政府推行的扩大内需政策具有深远的意义。从眼前来看,可以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提高人民收入、刺激经济增长以应对经济危机;从长远来说,则有利于区域经济的下一步发展。
“西部地区落后有很多原因,交通不畅是原因之一,生产了东西运不出来,这样经济发展就跟不上,而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又会导致没有钱修路,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次国家在修建铁路上投入了很多的资金,对许多落后地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将来可以利用改善的交通条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当然东部地区也是如此,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为东部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说,“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改善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要比把钱发在当地百姓的手中直接消费更有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我国各产业在经济危机过后的发展,也就是说要注重产业升级的方向和成效。”
姜旭朝指出,产业升级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调整与升级,要注意把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产业淘汰掉,并实现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国内东西部地区产业调整和升级。可以适当考虑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进行有选择的迁移,把那些不适合东部地区发展的产业迁到西部地区,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新闻来源: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