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术委员会2019年工作报告

发布者:尹文月发布时间:2020-10-12浏览次数:261

中国海洋大学学术委员会2019年工作报告

2019年,校学术委员会遵循《中国海洋大学学术委员章程》,紧紧围绕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和党委行政工作要点,秉持“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弘扬学术道德风尚”的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履行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工作职能,在人才引进、学科建设、教学指导、学术评价、人才队伍培养及学风建设等方面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为学校的发展和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1.健全学术治理架构,夯实学术治理体系

成功组织召开学术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完成了学术委员会届中调整工作,增补工程学院刘勇教授和管理学院韩立民教授两位学术委员会委员,确保了学术委员会工作的高效运转,进一步完善了学术治理架构。

积极指导学术分委员会组建,健全校院两级学术治理架构。高效指导完成了4个部门的学术分委员会章程制定工作,组建完成2个学术分委员会,确保了二级单位学术事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学术治理体系。

2.严格会议审议,切实发挥学术委员会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咨询指导作用

进一步理顺学术委员会在人才引进中的作用,依托校学科建设与学术评价专委会,2019年先后组织五批次人才引进会议,对学校5位筑峰、10位繁荣、50位青年英才、2位教授拟引进人选进行了审议,校内人员转岗及考核14人,两年来已累积审议了高层次人才引进200余人,极大地推动了我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3.提升通讯审议效率,为限额推荐类工作提供学术评价建议

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指导评价作用,在限额类项目推荐方面,对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青岛市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和青年教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等重要人才计划进行了通讯审议,在极短的时间内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学术评价建议,既保证了评议结果的权威性,又不过多占用教授专家们的时间和精力。

4.组织其他类事宜的审议评价,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参考支持

为进一步推进分类评价工作,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经过组织学术委员会多轮通讯和会议审议,学校发布了《理工科顶尖期刊和权威期刊目录》,为学校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岗位分级等工作提供了学术评价标准,助力学校事业发展。

2019年学术委员会还对基本科研业务费关键核心技术类项目申报指南、海底科学与工程计算国际中心组建、中国海洋大学创新交叉团队培育计划实施办法、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合作等进行了通讯审议和评价,为学校学科、平台、办学方向等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意见和建议。

5.组织学术不端行为认定,规范学术道德情操

积极落实中央政策,加强审议审查程序,促进学校学术道德建设。2019年与研究生院一起就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方式和处理规则向学风与学术道德专委会主任进行了深入的汇报,进一步理顺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程序和要求,为接下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教学委员会工作扎实开展,组织运行模式日趋成熟

教学委员会主要依托其下设的本科教学工作组和研究生教学工作组,结合教务处、研究生院的具体业务需求分别组织开展相关工作,为学校的本科、研究生教学及综合改革等提出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并逐渐形成了与实际相适应的组织运行模式。本年度,召开本科教学工作组召开会议1次,审议学校2019年新增本科专业申报工作;召开研究生教学工作组召开会议5次,审议了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成果培育资助(共两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事宜,为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

7. 创新论坛组织模式,进一步活跃校园学术氛围

为了活跃校园学术气氛, 更好的发挥学校现有高层次人才和青年英才的学术引领作用,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2019年学术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了三期“筑峰·繁荣人才讲坛”和两期青年英才论坛,共邀请5位筑峰人才和3位青年英才带来师生8场精彩的报告,自201810月开办论坛以来已组织五期“筑峰·繁荣人才讲坛”和三期青年英才论坛14场报告会,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本年度更是创新组织模式将讲坛主题报告与学科发展研讨相结合,通过这种特殊的学科研讨方式,进一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相关学科的融合发展。

8.加强学习,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年来,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人员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政策学习,通过积极组织调研兄弟高校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个人服务能力和整体服务水平,逐步推进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