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70年,原山东海洋学院开始海洋动力实验室的规划筹建工作,该实验室是现中国海洋大学海岸及近海工程重点实验室的雏形。实验室先后完成60多实验任务,重要的有:“四角空心块体”和“栅栏板护面块体”应用实验研究进入国家港口工程技术规范“防波堤设计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82年);“轴流式水泵集水池水力学模型实验研究”成果列入交通部“干船钨设计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年);马耳他共和国港口防波堤模型实验研究(1976年);日照港深水码头实验研究;实验推广了“管式防波堤”等。作为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侯国本先生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无潮区深水港港址可行性研究报告”。其间,逐步完善了实验室建设,并形成了良好的师资队伍。先后建起长60米,宽1.5米,水深0.6米的风浪水槽、长40米、宽2米、水深0.8米的波浪水槽和长40米、宽30米、水深0.6米的平面波浪水池各一座。

2008年底通过山东省科技厅评审,成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启用崂山新校区后,总投入 5000  万元,于2010年建成近 6000 平方米的海岸及近海工程重点实验室实验大厅,建设长 60 米 、宽 3  米 、深 1.5 米  的随机波波流耦合水槽和长 60 米 、宽 36 米 、水深 1.5 ~ 6米  的平面随机波波流耦合水池各一座。

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山东省重点学科,是山东省海洋工程领域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主任为李华军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钮新强院士。

基础设施

    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由海洋工程综合实验大厅、河口泥沙实验厅、海洋内波实验室、水动力学实验室等功能单元组成,总面积达10000m2。拥有大型平面风浪流水池1座、宽断面波流水槽1座、窄断面波流水槽2座、内波试验水槽1座,拥有非接触式光学六自由度测量系统(加拿大NDI公司)、动态数字采集仪(德国IMC集成测控公司)等先进的测试设备等110余台套,为海岸与海洋工程模型试验研究提供了优良的测试环境和基础条件。


总体定位与研究方向

总体定位:面向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地方发展需求,瞄准国际前沿,聚焦海岸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关键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工作。

研究方向1)海洋动力学理论及其工程应用;(2)海洋工程安全设计与防灾技术;(3)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4)海洋机电装备与仪器研发。

实验室以海洋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海洋机电装备与仪器为支撑,以海洋工程安全设计与防灾技术、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为特色,在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

一、研究队伍建设成就显著

    注重研究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培养和引进了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学科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重点实验室目前拥有60余名研究人员,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5人。研究队伍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优青2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山东省杰青2人。形成一支由长江学者、国家杰青领衔,以优青、青年长江学者、山东省杰青等为骨干,以海内外优秀博士为主体的研究团队,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大幅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二、科研竞争力大幅提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一个海洋工程重大项目,在大型深海结构基础理论研究方向起到国内领军作用;承担了国家“863”计划海洋能领域唯一主题项目,体现了实验室在海洋能研究领域的特色优势。近三年,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基金、联合基金、973课题、863项目、国际竞标项目以及横向课题239项,课题总经费约1.5亿元。

加强产学研用,推进开放共享。与中集来福士、中海油、中石化等大型海工龙头企业深度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通过实验室开放课题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促进了学术交流,实验室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近三年,共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66项,申请发明专利81项,出版学术著作10部,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创新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中国海洋大学工程技术学科ESI进入全球前1%

三、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依托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海洋工程与海洋再生能源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计划)”,与美国Texas A&M大学、Hawaii大学、英国strathglade大学等海洋工程国际权威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深层次的合作和交流,全球引智。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联合成立“中澳海洋工程联合研究中心”;聘任海外名师。成功举办8届中德水利与海洋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8th CGJOINT)、中韩海洋能联合学术研讨会(2015)等国际会议,形成了海洋工程领域的全球科教网络。

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成绩卓著

依托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和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获批专业硕士学位点,入选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并申报建设一级学科点。进一步培植新的学科增长点,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拓展了学科布局,自主设立了“海洋能利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基本形成了海岸、近海到深海的全面、纵深发展格局。

拥有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入选山东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就业率一直稳居全校前列。近三年培养本科生300余人,培养博士32人、硕士研究生310余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