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刚校长(右二)、陈飞书记(右一)、Terry校长(左一)、Wood常务副校长(左二)共同为中澳海洋工程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2014年10月13日上午,由中国海洋大学和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共同成立的中澳海洋工程联合研究中心(Sino-Australian Joint Research Centre for Ocean Engineering)揭牌仪式在中国海洋大学举行。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与科廷大学校长Deborah Terry签署合作协议书,并与青岛市委常委、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飞,科廷大学常务副校长David Wood一起为中澳海洋工程联合研究中心揭牌。同时,两所大学和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同组建青岛海洋工程与技术联合研究(孵化)中心,于志刚校长、Terry校长、陈飞书记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书。
于志刚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成立中澳海洋工程联合研究中心的时代背景。他说,当前全球开发利用海洋的浪潮迭起,海洋工程技术和产业迅猛发展,但海洋工程领域存在许多共同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需要世界各国和有关海洋机构通力合作,协同创新。中国已经明确将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国家战略,并将海洋工程技术和产业列入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划。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和龙头城市,也将海洋工程产业作为 “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大力支持发展。中国海洋大学是中国海洋高等教育的领军高校,具有雄厚的海洋学科综合优势;科廷大学是澳大利亚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是南半球深海技术研究领先的学术机构;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级科技工业园区,可通过优惠政策汇聚各种创新要素,促进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方合作可谓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中国海洋大学将把中澳海洋工程联合研究中心和青岛海洋工程与技术联合研究(孵化)中心的建设作为深化实施国际化战略和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给予大力的支持,并将以此为契机,以海洋工程学科为核心,汇聚全校海洋学科的优势资源,特别是物理海洋、海洋地质工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资源,通过汇聚一流人才、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以及密切和产业界合作,提升自身学术水平、技术研发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成效。
于志刚校长(右)与Terry校长签署合作协议书
陈飞书记在致辞中介绍了青岛高新区建设发展的有关情况。他说,作为山东半岛地区的核心龙头,青岛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基础。青岛高新区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突出海洋特色,全面建设升级版的“蓝色高新区”。在产业发展上,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主导产业,全力打造中国海洋装备产业的“蓝色硅谷”。面临创新要素的全球加速流动,青岛高新区坚持将区域功能定位为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上的节点,大力推进全球链接,中美科技创新园、欧盟项目创新中心等一批国际合作项目纷纷落户,与澳洲的合作也在加快推进。青岛海洋工程与技术联合研究(孵化)中心的签约共建,是两国海洋科技界的强强联合。青岛高新区将以此为平台,在扶持政策、孵化载体、综合服务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通过开展联合研发,推动产业化和市场推广应用,实现三方共赢。
Terry校长在致辞中对中澳海洋工程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以及青岛海洋工程与技术联合研究(孵化)中心合作框架协议书的签署表示祝贺。她说,澳大利亚的海洋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澳大利亚的科教机构在海洋工程研发等多个领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科廷大学非常重视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学术研讨和师生互访等形式促进学校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澳海洋工程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将为两校的专家学者增进了解、深化合作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并在海洋工程技术研究等领域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于志刚校长(中)、Terry校长(左)、陈飞书记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书
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华军主持仪式。青岛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褚晓明,科廷大学副校长Brett Kirk,以及三方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仪式。
仪式开始前,于志刚校长、李华军副校长会见了陈飞书记一行,并就进一步推动双方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中国海洋大学服务蓝色经济发展工作办公室、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工程学院等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见。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参观了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参观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合影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