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问海”优秀校友系列第三期报告成功举办

发布者:李星锐发布时间:2022-09-02浏览次数:357


为展现我院优秀校友风采,拓宽学生科研视野,海洋与大气学院精心筹备了“同心·问海”优秀校友系列报告。91日,我院优秀校友美国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GFDL)研究员项宝强博士作为第三期嘉宾,应邀与学院师生们相聚云端,作了题为“气溶胶变化以及全球气候响应”的学术报告,讲座由海洋与大气学院王海副教授主持。

图:项宝强博士线上报告截屏

项宝强首先说明了关注气溶胶对于气候研究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气溶胶和温室气体在全球和区域产生的不同气候效应,以实例展示了气溶胶排放源的地域变化与气候响应的密切联系。在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有力的减排措施后,亚洲气溶胶排放呈现出新的两级变化趋势(Asian Aerosol Dipole Pattern, AADP),东亚气溶胶排放减少,南亚特别是印度气溶胶排放增加。项宝强通过数值模式敏感性试验模拟了AADP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AADP减弱了全球的净辐射强迫,其对于全球温度和环流的变化仍具有显著影响,这对于年代际气候预测具有重要价值。开展对于气溶胶的气候效应的研究对于解释历史气候变化,应对未来全球变暖都具有积极意义。

最后,聆听报告的师生与项宝强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不同种气溶胶的辐射效应差异和模式对气溶胶气候效应的模拟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报告会后,项宝强还接受了我院记者安棋戎的采访。


附:“同心·问海”优秀校友系列访谈——项宝强

问:请问温室效应和气溶胶效应对于气候系统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答:温室气体通常吸收长波辐射,气溶胶主要是对太阳短波辐射有反射作用(当然像black carbon会吸收太阳短波),气溶胶作为成云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降水等过程,改变地球系统的能量平衡,进而影响气候变化。此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会存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气溶胶通常仅会存在较短时间(约一周),所以它们的影响时间尺度不同。另外,温室气体在空间上分布比较均匀,而由于排放源的问题,气溶胶分布有极大的不均匀性,所以在有些地方气溶胶的局地影响要超过温室气体的影响。


问:如何理解气溶胶排放地域的变化对于局地气候和全球气候产生影响的不同?

答: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气溶胶的主要排放源从欧美等西方国家转移到了亚洲。近些年,由于政府采取了大力的减排措施,在东亚地区气溶胶的排放也开始减少。这种趋势在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持续。如何揭示它所带来的气候影响是气候变化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最常用的是用数值模式的方式来模拟并理解这些影响。简单一句话,这种排放地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局地气候也对全球气候以及极端事件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制定气候政策的时候,都应该全面考虑这些相关的影响因素。


问:请问次季节预报与以往我们所大多关注的天气和气候预测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

答:次季节预报一般指的是十天到一个月这个时间尺度。我们知道天气预报的主要来源是大气的初始条件,而季节预报主要是边界条件。而对于次季节尺度,大气的初始信息已经较弱,而对于下边界的响应这个时间尺度又太短,在很长时间内这被认为是“预报沙漠”。随着经济的发展,次季节预报表现出非常大的社会需求,在近一个世纪内,国际上也成立了一系列合作计划来推动次季节预报的发展。我认为它还处于发展阶段,一些重要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比如它的可预报性、主要预报来源,模式系统的哪些方面是影响其预报技巧的主要因子,如何才能够提高它的预报等。如何能够将相对有限的预报技巧转化为实际应用也是一项重要课题。


问:我们了解到您带领团队开发了一套次季节预测系统,请问这套系统目前的应用进展和未来的预期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

答:我们初步的研究发现这套系统对于热带季节内震荡(MJO),北大西洋涛动 (NAO), 大气河等等都有着不错的预测技巧。目前,这套系统还主要是应用于气候极端事件的可预报性研究方面。我们还在做一些进一步的改进,比如加入stochastic physics, 平均态纠正,以及陆面初始化等等。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它的预报能力,也希望将来有一天也可以应用到业务预报当中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