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气象学系

发布者:李星锐发布时间:2017-03-20浏览次数:10533

 

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以“海洋气象”为特色,是全国唯一冠以“海洋气象”的历史悠久的教学和科研院系,是我国培养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海洋气象学等方面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早在1981年设立海洋气象学硕士点,1984年海洋气象学成为我国第二批博士点,目前大气科学为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气象学为山东省重点学科,“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实验室为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03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泰山学者”岗位,是中国海洋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

 1. 源远流长的历史沿革

 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至今已有81年发展历程。1935年蒋丙然在国立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物理系创立了天文气象组。1949年国立山东大学物理系恢复气象组。1953年山东大学物理系气象组并入刚成立的海洋学系。1957年9月经高教部同意,物理海洋学专业改名为海洋水文学专业,海洋气象教研组扩充为海洋气象学专业,海洋学系更名为海洋水文气象学系。1958年10月,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留青岛的部分于1959年成立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山东海洋学院海洋气象学专业毕业了第一届毕业生 。“文革”期间,曾将海洋水文与气象两个专业合并为海洋水文气象专业,1973年重新分为两个专业。1978年秦曾灏作为气象专业的代表任海洋水文气象系副主任。1980年系名改称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学系。1991年海洋气象专业改名为天气动力学专业。1993年成立海洋环境学院,下设海洋学系、海洋气象学系、物理海洋研究所(1983年建立)等;1998年天气动力学专业更名为大气科学专业。自国立山东大学1935年创立物理系天文气象组至今,本专业共培养了2千多名海洋气象人才,有70多名成为研究员以上的学科带头人。1981级毕业生端义宏现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世界气象组织热带气象研究(WGTMR)工作组主席,全国台风与海洋气象专家工作组组长,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987级毕业生王东晓现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首届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0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4级毕业生尹洁因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色的气象保障工作获得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2. 敬业奉献的师资队伍

 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目前拥有专任教师25名,实验技术系列教师3名。其中教授10名(博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6名、讲师8名。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占68%)。25名专任教授有23名具有博士学位(占92%),17名教师具有海外交流访问和留学经历(占68%)。

本专业有引进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专家黄菲教授。

 3. 厚积薄发的科研成果

 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教师2012-2016年在研项目有40余项。

 4. 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

 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框架下,结合学校发展海洋特色以及国家海洋气象发展战略及中长期发展纲要,为适应未来社会对海洋气象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而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大气科学综合知识和创新意识,能在与海洋相关的气象、农业、生态、环保、交通、水文、能源、国防等相关领域从事业务、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或者是具有宽厚的数理、外语、计算机基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修养及沟通交流能力;

 2)掌握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系统掌握大气科学特定领域专业的专项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

 4)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创新精神和职业操守;

 5)面对新的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知识更新和应用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天气学、大气物理学、动力气象学、大气探测、气候学、气象统计、数值天气预报、空气污染气象学、海洋-大气边界层、海雾、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海洋气象灾害、海洋学、海洋动力学、海洋调查实习等。主要的技能培训手段有校内天气预报实习、国内气象台站实习和校际交换实习。

 5.  办学定位与目标

 办学定位与办学理念:发展以海洋气象为特色的大气科学类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标准,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建立精英式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基础理论和宽厚的大气科学与海洋科学专门知识,能够把握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国际动态,具有在科学研究中独立提出创新性科学问题并开展研究的能力,能熟练掌握数值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海洋气象专业人才。

 发展目标:经过长期的研究探索和历史积淀,建成国内第一个大气-海洋学科交叉的海洋气象学,也是唯一冠名“海洋气象”的气象学科。为此,本学科的建设目标是努力保持在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异、海洋气象等方面的国内领先地位,努力取得更具有国际性的科研成果,提高本学科在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异、海洋气象等方面的国际地位,最终建设成为特色显著、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海洋气象特色的大气科学,建立一支在国际上能参与竞争、充满活力的创新团队,成为我国培养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海洋气象及大气环境等方面创新性复合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6.良好的就业前景

 近五年来毕业本科生407名,其中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的在60%以上,其他学生工作主要去向是气象局等事业单位、部队(国防生)等,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3-97%之间。从近五年来毕业生的升学与就业情况,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比较适应。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和气象灾害频发,对大气科学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未来5-10年内应该保持较大需求,大气科学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乐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