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命学院举办“深海难培养微生物分离培养、生命过程认知及应用潜力发掘”讲座报告会
2023年12月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超岷研究员应邀在海洋生命学院进行了“深海难培养微生物分离培养、生命过程认知及应用潜力发掘”讲座报告会。孙超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近年来致力于深海微生物资源生命过程认知及应用潜力发掘研究,在 EMBO J、PNAS、ISME J、mBio等领域专业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中科院百人计划、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及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等人才称号,承担了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及中科院先导专项等课题10余项。会议由海洋生命学院刘晓收教授主持。
本次课程的主讲题目为“深海难培养微生物分离培养、生命过程认知及应用潜力发掘”,孙超岷研究员的报告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孙老师介绍了深海微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孙老师以盖亚假说为切入点,介绍到地球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其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驱动元素和能量在地球各圈层之间不停的转化和传输,构成了如同生命体般的新陈代谢模式,深海微生物在元素/物质代谢、环境适应机制、生命起源进化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构成海洋生态系统重要一环。接着,孙超岷研究员介绍了深海微生物的研究现状。深海蕴含着海量的微生物资源,却是地球上人们了解最少的生境之一,而深海难培养微生物研究刚刚起步。孙老师从深海微生物的物质代谢与元素循环和特殊生命过程两个部分详细为大家讲解了深海微生物的生命过程认知。
孙老师还介绍了深海软壁菌基于核酸降解参与元素和营养循环研究。深海沉积物中基于外源 DNA 降解可以为微生物提供2-4%的碳源,4-7%氮源,20-47%磷源,是被忽略的深海营养和元素循环重要方式。软壁菌门细菌是一类潜在降解并利用核酸获得能量的难培养细菌,其独特的进化和环境适应机制(耐压)对于认知深海特殊生命过程具有代表性意义。
最后孙老师介绍了深海微生物应用潜力的发掘。全球塑料污染问题十分严峻,塑料制品由于价格低廉、经久耐用、轻盈便捷等特点,自20世纪以来就被人们广泛使用。塑料制品自发明以来,大约生产了83亿吨塑料制品,其中仅有9%的废弃塑料制品得到了循环使用。孙超岷研究团队自2016年开始从青岛近海采集了上千份塑料垃圾,经过大量筛选发现一个塑料垃圾上附着了一个菌群,在塑料(PET和PE)表面具有很明显的定殖和降解能力。
报告会上,孙超岷研究员和与会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和互动。《现代海洋生物学》课程修课研究生等校内外师生250余人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通讯员:刘晓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