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命学院组织研究生学习“科学防疫,积极减压”讲座

发布者:伍玥琪发布时间:2020-04-14浏览次数:349


  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科学防疫的同时,如果不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疫情,很容易产生恐慌和焦虑的情绪。为了使同学们继续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202035日晚,研究生院特别邀请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牟宏玮老师为广大研究生同学们开展了一场主题为科学防疫,积极减压的直播讲座。

闫维杰

  在2020年农历春节前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一段时间里,可能是大多数人很久以来在家最长的几十天,有人过的充实、忙碌,有人感觉无聊、沉闷甚至恐慌。即使我们都被劝告这段时间内只要待在家,但是面对疫情严重期间每天感染、病亡人数的日益增加,或大或小的压力还是接踵而来。

  压力来源于多种方面,在疫情期间,有些不谨慎的自媒体平台可能无意或有意的散播谣言,所谓的酒精消毒得出喝酒不会感染病毒的结论误导大众,所谓的盐水漱口、喝板蓝根、熏醋防新冠病毒混淆视听,不仅不能帮助大家正确的预防病毒,还给一些偏听偏信的人们带去很大的心理压力。对在今年夏天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来说,这场疫情无疑可以说是来的没有预料,即使国家出台了可以申请线上答辩和延期答辩的举措,最终还是要面临毕业论文和工作问题的双重压力。对于一些看似可以趁机在家赋闲一段时光的同学来说,长时间在家带来的压力也不可小觑,对感染病毒的恐惧和焦虑也难免会使原本身体有恙的人们病情加重,不敢也无法与人接触的现实带来的忐忑不安,容易发脾气甚至出现神经功能紊乱。这些压力或多或少都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

  我们要学会在非常时期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正确对待恐慌和担忧,有研究证据表明,适当的锻炼活动和合理的饮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我们应对不良情绪的能力,所以在家的时候尽量不要一直和电子产品形影不离,每天保证一定时长的阅读,多和亲人们交流,他们才是我们最好的陪伴。在这种非常时期,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同理心和积极心。对生活来说,平常心是专注过程,不患得患失,在家隔离的日子里,平常心就是让每一个家人都自在的活在当下,拥有了平常心,就会拥有一份自在、恬淡的生活。同理心是能够及时感知他人的情绪和感受的心理状态,当面对共同的压力时,我们需要相互理解,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主动而细心的思考别人当下的心中想法,为他人排忧解难,相信对方也能分担自己的一份压力。积极心是一种良性的、健康向上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可以让我们脚踏实地的估计前方存在的障碍,并把它看作一种克服困难的动力,而不是散漫无事的借口。有了它,无论遇到什么坎坷,病毒也好,疫情也罢,就能够激发出一个人对待人和事的潜能,才能做到坦然接受,积极应对,未来永远都是可以期待和充满阳光的。

  疫情是一场压力测试,面对它,我们不需要的是烦躁和彷徨,而是认识自己的压力,接纳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作为公众来说,对网络上充斥的一些小道消息,我们应该用理性的目光去看待,如果每天都接触负面的新闻,不由自主地就产生消极的联想,就会加重心里的担心和紧张感。因此,在疫情时期,缓解恐惧是维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根本之道。首先,我们要从正规渠道获取疫情信息,避免无谓的恐慌;其次,在任何压力下,不要责怪自己,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真正认识到“从我做起,健康为我,也为人人”。

李亚男

  三月份进入以来马路上车多了,路上的人也多了,这是正常的现象。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类是群居动物,更是因为全社会成员共同努力,疫情得到了很大的控制。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圆满的,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暂时的。

  疫情使我们在家里久居会出现的状况不断,不停的刷微博,被不断增加的数字吓住;内心焦虑怀疑自己被感染。在学习上变成了网课学困生,更担心自己的学业实验等等,以前憧憬在家的日子,突然变得难熬,变得焦虑。在生活上,与父母矛盾重重,相看两厌。

  究其原因,在追本溯源来说,我们人类这种高级动物会产生替代性创伤,为别人伤心,因为人类都是连接到一起的。在客观上来讲,是由于疫情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和广泛性。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在主观上来讲,作为人都有一个心情的变化,从震惊怀疑,愤怒到抑郁哀悼,最后到重整。这是应对应急变化正常的反应。所以我们更不应该害怕。

  那我们知道了我们情绪产生的来源,就更应该积极减压。

  总体上,我们应该像老师讲的那样,在知、情、行合一,用平常心,同理心,积极心对待。首先要做的就是,理性对待,如果我们在对待事情时都无法保持理性的态度,更不会用理性的思维去处理好它。在心情感情上,我们不应该盲目排斥一种事物的到来。老师讲到压力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它引发的个体反应。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盲目排斥,以拒绝的态度对待疫情,那疫情会怎么发展。我们还要学会自觉接纳它,这样我们才能有战胜它的机会。最后我们在行动上要积极作为,要和压力做朋友,压力过高和过低都不好。接纳然后保持适当的压力,积极生活。适当运动,拍拍肩膀,积极制定一项计划,一种方法等等,积极给自己减压。

  在突如其来疫情到来下,我们要科学的防疫,也要积极减压。

杨帆

  新冠肺炎疫的影响了学校师生的正常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秩序,给大家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为了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研究生院邀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牟宏玮老师,通过“长江雨课堂”语音直播的方式,开展“科学防疫,积极减压”讲座。

  讲座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心里测评、疫前百态和积极减压。

  牟宏玮老师首先带领大家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测评,并以此为基础向大家介绍了疫情期间大家出现焦虑、恐慌、悲观、反应过度等心理态,并对这些心理状态导致的行为进行了举例。通过心理测评,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及各种行为。

  然后,牟宏玮老师对这些心理状态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牟老师指出,从客观上来看,此次疫情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以及广泛性;在主观方面,面对疫情我们会出现震惊、怀疑或否认、愤怒、抑郁、哀悼、重整这一系列心理状态的转变。对影响心理状态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多一些依据,少一些担心。

  最后,牟宏玮老师重点为我们讲解了如何积极地应对疫情期间出现的一系列心理状态。牟老师为大家送出三个“心灵处方”,即平常心、同理心和积极心。在认知方面,我们需要用一颗平常心理性对待,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恐慌和担忧,接纳自己的情绪。牟老师指出,要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同时要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在情绪方面,我们需要用同理心去接纳与觉察。牟老师指出,同理心不仅仅在与人交往时需要,我们与自己的相处更需要用同理心。情绪仅仅是感情的一种状况,而不是问题的根源,每一种情绪都是我们生存和生活的能量,面对情绪我们不能排斥,要学会接纳和安抚。同时,牟老师为大家介绍了“蝴蝶拍”和“心理着陆技术”两种觉察和安抚情绪的方法。在行为方面,以积极心积极作为。牟老师通过介绍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我们压力的来源于我们对于周围世界的力不从心和不可控以及与周围人联结的锻炼。针对这样压力的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培养五感,即规律感、掌控感、希望感、联结感和意义感,来应对我们的压力。通过制定一个计划培养规律感,重建生活秩序,就可以增加我们疫情期间的安全感;通过投入一件事情或简单的小活动来增加自己的掌控感,享受自己的满足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影响体内激素的分泌,提高希望感和幸福感;学会正确与家人或其他身边人的沟通,正确表达情绪,增强与身边人的联结感;以积极客观的心态对自己的经历、体验进行冷静思考,找到意义感。并且,牟老师指出,对于自己的心理问题要学会求助,主动求助也是自我力量的体现。

  此次讲座让我感到受益匪浅,更加有信心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我们一定不负学校及老师的关爱和期望,不惧困难、怀揣希望、积极应对,共同迎接春天的到来。

刘聪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导致很多人出现了明显的应激反应。著名的哲学家休谟有句名言“存在的都是有原因的”。结合这次疫情爆发后产生了大量应激反应,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应激反应的产生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应激反应机制是我们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必要的身心保护机制。所以,身处疫情期间出现的应激反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很正常的。

  心理学家已经有大量的证据表明,所有的消极情绪都有其进化的意义——如恐惧促使我们逃跑,逃离危险获得安全;愤怒激发人类的攻击行为,能够让对手和敌人有所畏惧;焦虑让我们注意警惕身边的危险和未来的危险。从生理上来讲,这样能够释放我们的压力激素,让我们感觉更加敏锐、视力更加清晰、听觉更加明确,这些交感神经系统的重要反应其实对我们都是有积极意义上的保护作用;可以使我们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加强,肌肉和骨骼也变得更加有力量。但是,长期应激反应的副作用也会抑制我们的消化系统功能。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的应激反应是有一种自然循环机制的。即,我们在面临压力或危险的时候,要进行判断分析:选择战斗,还是逃避;而当这种危险被解除之后,又会得到放松。但是,与动物不同之处在于,人类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生物,具有独一无二的大脑前额叶。所以,我们人类具有理性,人类的应激循环是一种自然的平衡。可相同的是,如果人类思考过度的话,就会产生一种不良的应激性身心反应。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是疫情本身使我们产生压力,而是我们如何认识应对疫情所带来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压力源所在。

  从认知的角度来说,存在两方面的认识问题:

  1认知偏差:由于我们人的思维能力超强,所以我们在考虑问题时,经常会过度评估/判断危险性,从而让我们产生对压力的一种错误分析、判断、结论。

  2负面思维:我们在思考问题时,特别容易受到各种背景信息的影响,尤其是负面的信息,总是容易引起我们的关注,引起我们去思考。

  其次,当我们处于应激反应时,通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应对方式。这些不良的应对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缺乏运动

  通常我们在面对压力情境时,觉得自己最好是去睡觉;然而这是非常消极的。其实人在这个时候需要的是行动起来,在行动的过程中,我们会形成正常的应激放松循环。

  2、抑制情绪

  有很多人认为不好的情绪(诸如压力、焦虑、悲伤、愤怒)是坏的,所以不愿意把自己的负面情绪流露出来;于是产生了压抑、否定的心理防御机制。可是,有一些心理防御只会产生短暂的效果;而且防御过度还可能会抑制情绪能量的自然流动,进而无法实现自然地放松,在身心层面造成更多的困难。

  3、自我破坏

  自我破坏包括否定、自责、贬低自己。当我们长期处于压力状态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我们过度思维、情绪压抑、行为成瘾造成的。我们很难自我觉察或觉知,于是会习惯性地向外指责别人,投向内部指责自己,即心理投射。

  因此我们要用积极心理应对应激反应,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 “白熊效应或者 “反弹效应。该理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负面消极的心理用压制回避的方法是很难解决的;用积极的方法来替代升华反而效果更好。

  希望我们大家都可以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减压。我们一定可以取得抗疫的全面胜利。

张冉

  古时瘟疫,民间常说:“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很开心在惊蛰这一天听了牟宏玮老师的“科学防疫,积极减压“的讲座,感受颇多。

  牟宏玮老师从心理自测、疫前百态、积极减压三个方面讲述了有关知识。2020年,本该是一个美好的一年,可是却被一种叫新冠状病毒的肺炎入侵了我们的世界,我们在面对疫情时出现了抑郁,烦躁,焦虑等情绪。牟老师教导我们有这些情绪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要平常心理性的对待那些担忧和恐慌,要同理心接纳自己的情绪,要用积极的心积极作为。牟老师在讲座上举的很多例子和我都很像,比如:疫情刚开始爆发,人们都躲在家里不出门时,我每天早晨醒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今天又有多少新增病例,我们市有没有确诊病例等一系列恐慌的情绪;自制力很差,经常熬夜,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一点都不想干,一点也不愿意学习;经常会有莫名其妙的压力等等,听了牟老师的讲座,我知道了压力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它所引起的个体反应,我们要试着跟压力做朋友,用积极的心态区面对它,就可能能够有效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提高自己的信心等。而对于自己产生的焦虑,恐慌等的情绪,我们要试着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且每一种情绪都是一种能量,能够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从而让我们更好的生活。而对于在家自制力差,学习一点都没有效率这件事情,我们首先要承认这个事实,我们可以把培养自律先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然后一步一步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牟老师在防疫情面前积极作为时还告诉我们,要培养五感,首先是规律感:在家制定一个小计划;其次是掌控感:钻研一件事情;然后是希望感:进行一项锻炼;联结感:找到一种支持;最后是意义感:思考一些体验。在家里不要总抱着手机,可以与父母一起做个蛋糕,一起聊聊天,或和妈妈一起学一下广场舞,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多巴胺的分泌,让我们充满幸福感和希望感,积极的去面对生活,面对疫情。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让我们积极面对疫情,好好沉下心来,热爱生活,然后等待春暖花开。

陈文萃

  刚刚听完牟宏玮老师“科学抗疫,积极减压”的讲座,使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201912月份从武汉开始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是我有记忆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疫情,原本想着和之前其他的流感一样持续几天便会散去,谁知竟然爆发的那么严重,由点到面扩散而来。到目前一个多月过去了,疫情仍未被控制住,因为这场疫情,很多企业面临破产,很多员工面临失业,学生被滞留在家,严重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而对于我来说,无法返校,实验工作无法进行,半年的工作可能会成为泡影。

  但是不管怎样,生活还得继续,正如牟老师所提到的那样,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要保持平静,乐观的心态,相信疫情一定会过去,一切都会正常,一切都会恢复如初。

  对于我们学生而言,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国家,相信武汉,相信这场战役我们能赢。第二,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不被压力所困,积极行动。第三,我们要做好自我防护,为防疫积极奉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无法返校,我们就要做好线上工作,完成学校和导师布置的每项任务,强化责任担当,提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我相信,春暖花会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加油!

赵燕子

  2020年新春佳节之际,却因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显得格外的壮烈,武汉封城”, 医护人员请战出征”, 全民戒备”, 不断攀升的确诊数字与,时时刻刻都牵动着亿万华夏儿女的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疫情,除了对疫情的关心与关注,我们每个人一定都会发出一些疑问,我该怎么办?我可以做些什么?怎样才能为抗击疫情出把力?其实不论是在家宅用微小力量抗击疫情,还是不传谣用自信凝聚前行合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抗击疫情的急先锋。但是在科学防疫的同时,我们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而牟老师的积极减压课,是此时我们十分需要的心理辅导。

  疫情袭来,很多人在响应国家号召居家隔离期间,或多或少出现了一系列压力的表现:持续紧张地刷微博,变得焦虑、恐慌、颓废,身体上出现呼吸不畅、胸闷、胃疼、想流泪、失眠、易怒等反应,面对学习出现大批“网课学困生”……牟老师先带领我们做了一份心理自测,结果发现同学们的得分高低相差悬殊,而那些得分低于20分的同学,说明他们的心理压力较大。据牟老师的讲解,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三种情绪:焦虑、恐慌和抑郁,而产生这些情绪的客观原因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广泛性的特点,而主观原因则是一种从震惊、怀疑、否认、愤怒、抑郁、哀悼到重整的心理过程。

  随后我们学习到了进行积极减压的方法:

  首先,要在认知上保持一颗平常心,理性对待恐慌和担忧。如果感觉自己处于过度恐慌和担忧的状态,不要一直抱着手机时刻保持紧张,要清理自己的生活和情绪。压力是面临威胁的本能反应,但压力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它所引发的个体反应。心理上保持积极的态度和信念,才能有效的完成任务、提高自信和自我评价、提高对环境的适应。压力不是神经紧张那么简单,其实是一种认知,会随着我们的感受而影响我们身心健康。

  其次,要在情绪上保持一颗同理心,接纳自己的情绪、修身养性。如果我们觉得一个人表露情绪是不成熟的表现,这是一种错误的情绪管理。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情绪是感情的一种状况而不是问题的根源,每种情绪都是一种能量。喜悦代表成长和分享的生命能量,愤怒代表守护的能量,悲伤代表结束和再出发的能量,而恐惧代表着保命的能量。

  最后,要在行动中保持一颗积极心,要积极作为、彼此支持。面对压力我们可以培养五感来排解:培养规律感,制定适合自己的作息计划、学习计划;培养掌控感,钻研一件事情,比如学做饭、学一门乐器等;培养希望感,要相信国家能带领我们战胜疫情、取得胜利,在这期间坚持一项锻炼,能帮助多巴胺的分泌,这些激素也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培养与家人的联结感,要知道居家隔离正是一个促进家庭关系的良好时机,多与父母沟通、了解彼此的想法和心理,学会更加合理的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的表达,可以和父母一起做一些事情,找到共同的支持;培养意义感,可以通过这场疫情,思考人生的体验、价值和意义何在。

  这堂“科学防疫、积极减压”心理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也倍感温暖,我们感受到学校和老师们对我们的关怀和挂念,即使相隔千万里,我们海大师生的心还是紧紧相依。我相信,风雨无情人有情,“隔离病毒 ,但不隔离爱,只要我们携手同心、众志成城,鉴定信心、同舟共济,用积极健康的心态科学防疫,用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点滴力量,用爱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一定能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扎西央宗

  202035日(周四)晚,我校研究生院特别邀请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牟宏玮老师为广大研究生同学们开展了一场主题为科学防疫,积极减压的直播讲座。我很荣幸能成为海大研究生的一员,在倾听了牟老师对疫情期间同学们如何科学防疫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建议后,颇有所感。

  牟老师温柔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她认真地总结了防疫期间我们学生在家中心理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状况:在疫情期间,有些同学可能会感到焦虑、烦躁、焦虑,并且十分担心疫情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或者周围人的身上,从而变得十分恐慌,甚至在家里面会戴上口罩。有些同学可能会因为身上的稍微不适就感觉自己已经感染上了新冠病毒,从而变得十分悲观沮丧。在行为上,有些同学可能不愿与家人交流、担心病毒通过飞沫传播,自己则一直刷着手机上有关疫情的一切信息。

  同时,牟老师又认真分析了同学们产生那种的心理状况的原因。首先从客观的角度上讲,一方面是由于这次病毒疫情发生得实在是太突然了,让大家都感到猝不及防。另一方面则是这次的疫情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广泛性。从主观的角度上讲,我们作为人类,会因为疫情的发生而感到震惊也是在意料之中的。然后我们会经历一段怀疑、愤怒、抑郁、哀悼,最后慢慢重整自己的心态的历程。

  对此,牟老师也向我们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第一,面对疫情防控要有一颗平常心。要学会理性面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对待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些人会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它,但有些人却只能用消极的态度面对。我们需要积极地面对生活带来的压力,适当的将压力来变成自己前进的动力;同时也要学会发现事情积极的一面。第二,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一味地排斥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蝴蝶拍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增加安全感和积极感受,也可以通过心理着陆技术来更好地觉察自己的情绪。第三,在行为上,培养自己的五感:规律感、意义感、联结感、希望感、掌控感。去制定一个计划,去钻研一件事情,去进行一项锻炼,去找到一种支持,去思考一些体验。我们要对未来充满希望,要学会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

  确实,这次的疫情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在意料之外的。有句话说得好:“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当下的事情处理好,不论明天如何,都要满怀期待地度过每一天。现如今线上教学如期而至,我们换了新的教学环境,新的学习方式——居家学习,这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也是对我们自主学习能力更大的挑战。但每个人的成长终究要靠自己去成全,相信未来某一天,当我们回头审视这段经历时没有太多的遗憾。

李筱宇

  2020年的起始,我们迎来了一场艰苦的战役---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个春节,当前全国人民每个人的心都被疫情牵动着,时刻关注着疫情最新发展。这些天,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和煎熬,却也无不处处展现出让人敬佩的担当与坚守。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名党员,此刻的我虽不能像身处在抗疫一线的人员一样发光发热,但我想用自己的行动,用尽可能我所能做的方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从保护好自己做起,保护好身边的人做起,不给在抗疫一线的人添麻烦,不给国家添麻烦。尽我所能,发挥余热!

  我们是新时代的希望,在这片土地上,需要我们继续贡献力量,这就要我们坚定信心,一定能打赢这场战争!我们应当感谢国家为我们做出的一切安排,虽然此时我们不能回到春暖花开的校园进行学习,但是网上授课、导师的悉心教诲,都让我们可以将时间充分利用,无时无刻都保持一颗学习进取的心。

  本次的“科学防疫,积极减压”讲座使我感触颇多,十分感谢牟老师对我们的教导,缓解了我们不能如期开学的压力,和对此刻形势的担忧。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处在最吃紧的关键阶段,我们应该尊重和遵守国家、学校做出的安排,严防扩散,严防爆发,佩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避免聚会,从我做起,以身作则,就是我们所尽的一份力量!我们要克服侥幸心理,加强自我防护,立足当下,积极为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出力所能及的帮助。相信,本次战“疫”,将是我们学习成长道路上一页重要的“教科书”。

  面对这场考验,我们应当从容不迫,保持“平常心”、“同理心”、“积极心”。面对新的网上学习等方式,要更加自律、自强,主动适应,积极作为,做到不受环境影响,在任何地方都能保质保量完成我们的学习工作。大家之间少些指责,多些相互帮助,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温暖。

  2020既已不能重启,那就勇往直前!等待春暖花开的那一天,等待万物复苏的那一天,期待今年的四月,你与樱花一同盛开!相信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相信那是美好的一天!我们的心也为前线工作人员揪紧,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让祝福化作春风,让同胞心心相连,当前全国人民一条心,怀着同样一份爱,我们一定会战胜一切困难;再艰难,爱不会离开。战斗正在进行,生活仍在继续,此刻我们都是武汉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中国人民跨不过去的坎!抗过洪水,踏过冰灾!相信这次也一定能取得胜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最后在这里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致敬,感谢所有“坚守”,致敬所有“逆行”!满怀希望的青年学子,定会从中汲取力量,背负着祖国和人民的期望,将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辉煌!

郭小丹

  面对同学们不能如期开学的压抑和高度担忧疫情的精神状态,中国海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牟宏玮,在线上开展了科学防疫 积极减压的讲座。进一步解释出现这种状态的原因,从而提出建议,缓解同学们的负面情绪,达到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牟老师重点强调了积极减压的科学方法,即:知,情,行。

  知即认知,平常心理性对待恐慌和担忧。

  情即情绪,同理心接纳觉察。

  行即行为,积极心积极作为。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五感:规律感,掌控感,希望感,联结感和意义感。即制定一个计划,钻研一件事情,进行一项锻炼,找到一种支持,思考一些体验。让每个人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要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春天会如约而至,愿您春安,愿您如意,愿您不负春光,不负自己。

乔瑛洁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迅速蔓延,使得很多人在这个春节假期只能待在家中足不出户,但在家中待久了,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疫情防控局面以及铺天盖地的谣言信息,难免出现烦躁、焦虑、紧张、恐慌等情绪,甚至对身体健康状态造成很大影响。今天我有幸参与了中国海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牟宏玮老师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为海大学子开展的一场科学防疫,积极减压讲座,为大家讲解疫情防控期间如何科学防疫,如何调整身心状态,积极减压。

  讲座从心理自测、疫情百态、积极减压三方面展开,首先通过心理自测,我们了解了自己的身心状态,紧接着我们了解到疫情当前人们常见的心理反应,例如,情绪不稳定、焦虑恐慌、神经功能紊乱、听信传言过度防御,行为异常,悲观抑郁等。在疫情灾害中,心理防疫援助与身体救助治疗同样重要,因此面对疫情,我们更需要心理防疫。

  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几种积极减压的方法,令我受益匪浅。在认知上,用一颗平常心,客观理性对待恐慌和担忧,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人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我们应该做的是正确对待压力,改变对压力的观念,把压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在情绪上,用一颗同理心,去接纳和觉察,老师用大量的心理学的事例告诉我们不必排斥自己的情绪,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和接受身边发生的事情,老师采用蝴蝶拍、心理着陆技术,现场教我们平复情绪,舒缓焦虑。在行动上,用一颗积极心,尽管疫情打破我们原本平静的生产生活,但是我们可以积极作为,培养我们的规律感、掌控感、希望感、连结感、意义感。在疫情面前,彼此支持,相互鼓励、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面对疫情,国家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民动员,同舟共济,联防联控,精准施策,我坚信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合力防疫,定会取得抗“疫”的最终胜利。

李丛君

  今年的新年是特殊的新年,一场疫情牵动着中国十三亿人民的心。全国上下在此时团结一心,一辆辆物资货车、一批批医护人员源源不断输向湖北,为一线抗疫注入新鲜的血液。

  大疫无情人有情,在疫情凶猛来袭的过程中,我看到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正在发生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他们是父母,是子女,是丈夫,是妻子,但此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医生。我还看到,一车车蔬菜水果运往湖北,封城不封情,全国团结一致,共同迎接疫情过后最美的春天。我还看到各地各单位的科研人员迅速攻坚,更深入地了解了病毒的真实面目,并为开发出新的疫苗贡献自己的力量。众志成城,大疫无情人有情!

  由于疫情来袭,大部分中国人过了最长的一个春节假期。一转眼就到了开学的日子,学校响应国家号召,延迟开学,并在新学期伊始,利用网课的形式给我们上课“科学防疫,积极减压”的第一课,通过这堂课,我更加了解了防疫的有关知识,并且更明白了如何缓解在家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虑。科学防疫,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疫情期间,我们要注意尽量不聚集,不扎堆。除了必要的出门之外,尽量在家里进行学习工作。出门回家注意清洁,勤洗手,多通风,严防病毒趁虚而入。

  在这场讲座中,牟老师从多个方面为同学们介绍了如何科学减压,用平常心、同理心和积极心对待疫情,正确对待恐慌和担忧,我从中也受益良多,因为无法出门,无法进行社交活动。我们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新的学习方式,疫情对学业的影响,无法与人交流等都是焦虑感的来源。听了牟老师的讲座,我了解到了很多积极减压的好方法。在面对焦虑时,我们可以向家人诉说,或者在网上和较好的朋友交流沟通。大胆说出焦虑,积极面对阳光,我们一定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从而更好的应对疫情。此外,多与老师交流,多请教老师实验论文方面的内容是应对因学业产生的焦虑的好办法。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实验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疫情蔓延的情况下,实验一定会被影响,这个时候,像老师请教解决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先处理好手头的已经有数据,然后规划一下后期的实验方法以及步骤。待开学之后,直接进行实验,把因疫情耽误的时间弥补回来。

  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这段时间里,我严格听从国家指挥,居家待命,同时积极锻炼身体,排解精神压力。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会抗过这场疫情,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见证小康社会的建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