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讲话中谈到:“新时代中国青年对先辈最好的告慰、对历史最大的负责,就是坚定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为传承并弘扬工农红军的长征精神,让这股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继往开来,革故鼎新,7月25日至29日,“赓续红色,不忘初心”巴蜀实践调研团在四川这片红军长征地域最广、时间最长、战役最多、自然条件最恶劣,也是红军开展民族工作成效最显著的土地上,围绕西昌市礼州会议会址和巴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展开学习调研,感悟红色文化,赓续革命精神。
7月27日上午,实践队第一小分队走访于四川省西昌市。在西昌市的礼州城,红军在此召开了礼州会议,这场会议首次提出了“长征”一词,并确定了正确的战略路线,使红军避免了重蹈石达开的覆辙。这次会议的正确决策,保存了红军主力,让后来的彝海结盟,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会师陕北一系列行动取得成功,为中国工农红军最后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队员们在此深度学习了礼州会议的会议要旨和重大意义。
礼州古镇是中央红军在西昌境内停留时间最长、驻军最多的乡镇。队员们采用实地参观学习的方式,走进周总理礼州下榻处,只见青瓦的屋面,穿斗式梁枋,镂空的门窗,宽敞的庭院。再看红军长征过程中使用过的物件:因漫长时间而老化的水壶,桌椅、床榻等等,一切显得是那么的古朴,又那么能够引起队员们对长征历史的追忆与感悟。
接着队员们来到了礼州红军田坝村,参观了一系列红军长征的壁画和礼州会议纪念碑,壁画和纪念碑以写实的笔法,再现了毛泽东等同志在此的激烈讨论和红军在此驻扎的场景。从纪念碑和壁画中,队员们了解到了红军长征路的艰苦卓绝,在参观中感受长征之路的艰辛。
接着队员们前往凉山彝族奴隶纪念馆,它是全国唯一反映彝族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一面的旗帜,是1935年5月,时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的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后,代表红军授予小叶丹的队旗。馆内还陈列着红军过四川的示意图和彝海结盟的画面图绘,史料记载了彝族同胞对红军的态度,从起初和对待国民党军队一般产生冲突,到后面开诚布公,一见如故地坦诚相见,在坚如磐石的汉彝民族情中,队员感受到红军民族工作的卓有成效。
7月29日下午,第二小分队的队员们来到了四川省巴中市。巴中市被誉为革命的摇篮,红军的故乡,是历史上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红色遗址、红色遗迹比比皆是,因此有“中国革命的露天博物馆”的美名。
清晨,小队到达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登上博物馆如历史般厚重的重重台阶,就会看见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书的馆名,庄重威严。在讲解员的解说中,长征的历史和红军带给川陕地区的改头换面历历在目,件件展品诉说着革命的艰难困苦。特别的是,当地山高石头多的特点被红四方面军利用,于是在此刻制了大量的红军石刻标语,石刻上的鲜亮的红色誓言,一句句打倒军阀和拥护红军的口号,无不表明了革命必胜的决心。
7月29日,队员出发前往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在去往碑林的途中,队员向当地居民了解碑林的历史。在得知队员们的来意后,一位老党员杨爷爷略显激动,热情与队员们交流,并在交谈过程中,洋溢着对我们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屹立在山巅的纪念碑镌刻着川陕苏区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几个大字,纪念碑最顶端由党的标志和红心组成,象征着红军战士一心向党。在碑林长廊的始端分别是朱德元帅与徐向前元帅的个人纪念单碑,石碑之上的一笔一划都再现当时军民一心,齐心协力,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的峥嵘岁月。队员们认真阅读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重温前辈们奋不顾身,英勇战斗,投身革命的峥嵘岁月,对沉睡在此的红军将士表示缅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继承和弘扬红军精神。
7月31日晚,团队进行了第二次线上会议。会议中,队员们介绍了实践路线、实践途中的经历和个人实践心得,无不感受到习总书记所说的:“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赓续红色,不忘初心”巴蜀实践调研团必将学习并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和红军的红色文化,将这种蕴含在四川,乃至全国的精神文化发扬光大,砥砺前行,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而矢志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