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精神——“地院学子追寻泰安红色足迹”党史学习与理论宣讲实践团纪实

发布者:李坤伦发布时间:2022-08-03浏览次数:104

为巩固党史学习成果,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大学生投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地院学子追寻泰安红色足迹”党史学习与理论宣讲实践团于7月3日至5日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开展了参观红色文化胜地和学习革命精神的调研活动。



实践团于红色景点范明枢墓、冯玉祥墓、冯玉祥泰山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泰安革命烈士陵园开展考察学习。

7月3日,伴着阵雨,实践团首先来到范明枢墓,了解这位民国早期思想家、教育家的爱国事迹。范明枢,山东省泰安市人。早年曾在日本留学,归国后一直为提高中国的教育事业努力。因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33年被捕入狱。出狱后,为号召抗日救国而奔波,1936年被选为全国各界救国会执行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泰安县各界抗战后援会、民众总动员会主任、鲁南民众总动员会委员、山东省宪政促进会会长。1940年于中共山东分局领导召开的青驼联合大会上被选为山东省参议会参议长。1942年参加了在延安召开的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




范氏德高望重,被誉为“抗日寿星”。1946年,以81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0月2日病逝于乐陵县。1950年移葬于泰山前麓。后谢觉哉、林伯渠分别为其亲题墓碑:“永远是人民的老师”“革命老人永垂不朽”。在了解了这位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和抗战救国的革命老人后,队员们都被深深的折服,对于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舍己为国精神的认识更加深刻。




随后,实践团来到位于泰山南麓松林中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该纪念碑是用于纪念第一次解放泰安时英勇牺牲的新四军第一纵队第三旅指战员而修建。正面镌刻着“新四军第一纵队第三旅革命烈士纪念碑”;东西两面刻着“功业与日月争光”,“英名与泰岳并寿”,碑下部铭刻着在解放泰安战斗中牺牲和被国民党军飞机轰炸殉难的烈士共708名。纪念碑周围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如同无数的烈士英灵永垂不朽,似那革命精神一样生生不息,这生机与威严并存的一幕如今也成为泰山的胜景之一。

往泰山深处行进约五百米,实践团来到冯玉祥泰山纪念馆,了解冯玉祥生平经历。冯玉祥戎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级上将,所部从一个混成旅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数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在其50余年的军事生涯中,以治军严、善练兵著称。在作战指挥上,冯玉祥强调知己知彼,速战速决,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他擅长借助夜暗和恶劣气候,运用侧后突袭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影响下,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任总司令,方振武任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并通电全国,主张联合抗日,收复失地。中国共产党在1932年11月成立张家口特委,并陆续派宣侠父等许多干部,支持冯玉祥抗日。抗日同盟军得到全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援,很快发展到十万多人。6月到7月,同盟军陆续收复多伦、康保、宝昌、沽源等四座县城,全国各界爱国人士为之振奋。

7月4日,实践团来到泰安革命烈士陵园,参观革命烈士纪念展览馆,了解泰安地区民国以来的革命历史。当队员们走进泰安革命史展览馆时,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在心中不断翻滚,对烈士的由衷敬佩之情不能自已。展厅里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遗物,一幕幕革命先辈带领当地人民群众同侵略者浴血奋战、英勇不屈的情景,深深感染和鼓舞着每一个前来瞻仰观光的人。



在这里,队员们学习党的光辉历史,感悟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境界。走出革命史展览馆,他们于心中暗暗立誓,要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努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美好篇章而努力奋斗。




7月5日,实践团从普照寺出发,一路登山直至三阳观景区,途径范明枢墓、革命烈士纪念碑、冯玉祥泰山纪念馆,巍巍泰山山路上,队员们眺望城市,不禁感慨百年来筚路蓝缕的建设进程。

民国初期,文人志士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入中国,促进了思想解放;建国前夕,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无数将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珍贵的和平;建国初期,泰山林场和徂徕山林场的职工历时数十年,将战争后满目疮痍的泰山打造成如今郁郁葱葱的模样。


我们脚下的每一片土地,都是历史的见证,我们应当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