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和宣传胶东文化,增强人们对胶东文化的文化认同感,同时响应“加快文化建设,坚持文化强国”理念的号召。7月16日至17日,“海大地球人胶东文化宣讲团”五位成员在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地就胶东非遗文化的内涵和发展进行了参观和调研,之后通过发放线上问卷的形式对胶东文化进行调研宣传。
7月16日上午,实践队前往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内进行参观和学习。博物馆内收藏、展示非遗、民俗藏品2000多件,展示国家级、省级、青岛市级、即墨市级非遗项目60多个。此外,博物馆突出DIY特色,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活态展示,常年开展传承教育,开发出传统面食、酿酒、木版年画、绣花、风筝、魔术、柳腔、剪纸、传统游戏等50多个体验项目,100多种文创产品,适合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教育。
通过博物馆管理员的介绍,实践队参观了花饽饽,面塑,陶瓷,潍坊风筝等胶东文化的展览,追寻着过去独特的人物风情和辉煌历史文化成果的足迹,对胶东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有了初步了解和认同感。
7月16日下午,实践队到达即墨古城,参观了古城非遗艺术馆,切身感受了古城内非遗文化厚重的历史韵味。
7月16日晚,实践队于商场进行了随机街访,通过询问“您了解胶东非遗文化吗”“您认识这些非遗文化吗”“通过哪些途径进行认识”等问题,发现胶东非遗文化存在着大众普及率不高,学习途径少等问题。其中,年轻人对胶东非遗文化的知晓度较低,中老年人对胶东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较高。且八成受访群众认识花饽饽、潍坊风筝等具体图片,但对其属于胶东非遗文化的范围陌生。采访的最后,实践队向受访者推荐通过参观胶东非遗博物馆来了解更多。胶东非遗文化与大众生活关联度低再加上新媒体娱乐的出现,使得胶东非遗文化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7月17日上午实践队进行了二月二农场的非遗实践,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亲自体验了胶东大饽饽、泥老虎、软陶、风筝的制作,从无到有的制作工艺让成员们进一步体会到胶东非遗文化背后劳动人民的智慧。非遗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继承与发扬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7月18日到7月23日线上成员进行了胶东非遗文化问卷调查,对非遗文化普及率及其原因进行数据统计,同时对胶东非遗文化进行宣传。
胶东地区按语音、文化、风俗习惯可细分为烟台、威海、日照等胶东丘陵地区,和青岛、潍坊等胶莱河两岸平原地区。实践队之后将分别在烟台、威海、日照等地进行胶东文化的调研与海报宣传。
经过两天的线下实践调研,成员们对胶东文化的认知由模糊到清晰,在胶东文化的宣传上由生疏到熟练。随着调研的深入,实践队身为胶东人的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对老一辈非遗传承手艺人感到由衷地敬佩。通过线下采访与线上问卷,实践队调查发现:胶东非遗文化大众普及率低,人们的认识与学习热情不高,新一代传承人少,导致了相关的展览馆经济收益低,因此宣传力度不强,大众认识途径少,无法提高普及率。实践队讨论后得出:要进行传播媒介及形式的创新,融合自媒体进行创作,通过新闻媒体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非遗文化应该走进课堂,使其能够在青少年群体中得以传承弘扬。实践队将继续推动胶东非遗文化创新性发展,增强胶东非遗文化“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