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安康9月4日电 7月31日至8月4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下属中国海洋大学赴长江、黄河各流段调研队石泉分队按照计划前往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开展实践活动。本次调研活动在长江支流——汉江流段展开,涵盖了实地考察调研、民众走访调研、政府工作调研三个方面,旨在通过亲身体验直观感受石泉县扶贫既得成果与当地在疫期、汛期的受灾情况,考察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大背景下,石泉县防止致贫返贫现象的工作办法与具体措施。
石泉分队依次在入石沿途公路、滨江大道等地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入石沿途公路出现了近十处大小和危害不等的山体崩落和滑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正常的道路通行。石泉县地处秦岭南麓,入石公路依山而建、道路曲折,近山一侧岩壁险峭,出露极为丰富的变质岩体现象,叠加褶皱明显,多发育线理易撕开的紧密褶皱,岩石、土壤容易在外力作用下迁移原地,形成地质灾害。同时,石泉地处400毫米等降水线附近,夏秋季汛情影响之下,山体部分区域风化壳缺失,植被固土作用有限,在暴雨天气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崩落现象。汉江自东北向西南流经石泉境内,滨江地区成为当地民众的主要经济生活区,在当地的建设规划中,加固、加高堤坝成为主要减灾手段,同时,石泉县水电站利用汉江上游地形,因势而建,充分利用水动力资源的同时,缓解了城区内汉江流段一定的蓄水压力,成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项目。石泉境内汉江流域今年汛情较轻,水库行洪及时,河堤两岸农作物长势喜人,滨江公园仍可维持正常运转。相对而言,石泉境内旅游业受到较大冲击,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当地旅游产业创收几乎停滞,直至近期稍有回暖。实地考察和走访为调研过程提供了详实的一手资料,有助于调研队切实开展国情社情观察工作。
随后,石泉分队前往旅游扶贫示范基地——石泉老街和中坝作坊小镇展开民众走访调研,了解在疫情、汛情的背景之下旅游扶贫发展现状。据悉,石泉县以“秦巴水乡”的自然风光与“丝绸之源”、“鬼谷故地”的人文底蕴为主要宣传热点,发掘和建设了“石泉十美”(后柳水乡、云雾仙山、中坝峡谷、燕翔洞天、小城古韵、子午银滩、金蚕桑海、饶峰雄关、汉江河鲜、世代群贤等)旅游热点,主要吸引西北部省份的游客在青山碧水之间感受独特的人文情怀。在今年“非必要不外出”、“减少跨区域异动”的防疫防灾大势之下,来石旅游人数骤减,消费人群中本地占比上升,旅游产业创收因此遭遇较大冲击,当地轻工业产品销售也随之减少。昔日旅游景点人烟萧条,惟余碧水青山相对无言。
为进一步了解防止致贫返贫的工作方法,石泉分队联系了当地负责扶贫工作的政府官员,针对前期线上调研和实地走访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提问。据悉,石泉县政府对于汛情、地灾的应急防控措施臻于完善。在山体滑坡、崩落的高发地段组织原住地村民迁移,对于公路段滑坡现象,采用“快发现、稳处理”的战略,在加固路沿山体、清理路面碎石的同时,尽可能保证道路畅通,不因修复地灾影响而阻滞入石道路。系列政策和应急预案基本保障了该县民众的安全生产活动,因地灾致贫的现象几乎为零。同时,当地政府以开展“三有四扶五带动”产业扶贫模式巩固脱贫发展成果,疫情期间受到不可控因素影响,产业就业方面进度迟滞,全域旅游计划推进受阻,轻工业产品销售不景气,但整体的贫困退出方案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为打好最后一场脱贫攻坚战指明方向,为将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产业基础。
赴汉江流段石泉县的调研是中国海洋大学赴长江、黄河各流段调研队五地考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石泉县兼具汛情长、地灾频、产业特色、旅游资源显著等多方面特点,其在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巩固成果、防止致贫返贫的工作方法具有深刻的学习意义。实践队将持续推进调研进程,观察长江、黄河各流段三省五地灾情下防止致贫返贫工作实况,以专业背景建言献策,与实践地人民政府一同,在特殊时期完成国家第一个百年计划收官大局。
来源:王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