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上午,由中国海洋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党团委联合举办的第六期百川讲坛在地质楼B206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地球系统科学助理教授刘琳担任主讲嘉宾,由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殿镇和黄继锋老师共同主持。
刘琳老师以岩石圈对冰冻圈的响应为研究的出发点,向在场的老师与同学们介绍了如何利用GPS与GRACE数据联合的方式研究格林兰冰川的质量变化。刘老师的讲座风趣幽默,他生动形象地将本次讲座分成了五个部分,分别是“雪山飞狐”、 “神雕侠侣”、“少林铜人” 、“倚天屠龙”和“华山论剑”。在第一部分“雪山飞狐”中,他将冰盖上快速移动的冰川比作“飞狐”,为大家讲解了冰川的运动规律。之后,他又将重力卫星GRACE和GPS观测站分别比作“神雕侠侣”和“少林铜人”,使大家直观地了解了数据的采集方式。最后,在“倚天屠龙”和“华山论剑”中,他向大家展示了利用M-SSA(多通道奇异谱分析)联合GRACE和GPS数据研究冰川的质量变化的方法与结果。
同学们对讲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在讲座结束后分别从误差来源,冰川运动方式,数据来源与对未来冰川的预测等多个方面向刘老师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刘老师针对大家的问题进行了专业和详细地解答,令大家受益匪浅。
据悉,刘琳,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地球系统科学助理教授。2005年获武汉大学地球物理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3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Georage Thompson Postdoc Fellow),2014年至今就职于香港中文大学,其团队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高分辨光学卫星遥感等遥感、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观测新技术,在冰川物质平衡估计、热喀斯特演化、石冰川运动监测等领域均有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一流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EPSL、The Cryosophere、GRL、JGR等发表论文30余篇。刘琳曾在北极地区开展6次野外考察工作,近四年在青藏高原开展野外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