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晚,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重点研究团队、“传记与小说”重点研究团队共同承办的海大人文讲坛“中华民族大一统观念的文化地理探源——《尚书·禹贡》的早期书写研究”在文新学院322学术厅举行。本次讲坛邀请的主讲嘉宾为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赵敏俐老师;本次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刘怀荣教授主持,多位老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讨论。
讲座伊始,赵敏俐老师先从《禹贡》的近代讨论入手,指出了古今学者在《禹贡》研究中的问题,都把《禹贡》立足于神话的早期书写当成了真实的历史记录,由此展开了本次讲座的思路。认为要研究《禹贡》,首先要弄清楚它的文本属性,认识到它与大禹神话治水神话的紧密联系,《禹贡》本质上并不是一部严格的地理写实著作,是立足于神话基础上的理想建构,属于中华民族的早期书写。
接着,赵老师从早期书写的角度,阐述了《禹贡》生成的历史背景,将《禹贡》认定为源自夏代的早期经典,体现的是夏代以前的人们对于宇宙、自然和历史的理解和认知。虽然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禹贡》一文,已经远不是它的最初形态,经过了后代的加工,但是仍不足以改变它产生于夏代的原始属性。
最后,赵老师阐述了《禹贡》的经典价值和文化意义。《禹贡》之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禹贡》的产生,从政治上标志着中华文明走向广域王权的国家时代 二、《禹贡》的生成,从地理上标志着中华大一统的必然。
赵敏俐老师发言结束后,与在场的老师、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的互动。刘怀荣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赵敏俐老师对《尚书·禹贡》的解读,既没有把《禹贡》当作是完全的想象虚构,也没有把《禹贡》当作信史,从而摆脱了以往的研究框架,为我们提供了《禹贡》研究的新思路。同时,也提示我们在研究文学问题时,注意方法和思维的更新。考古学界对近百年来发现的大量考古遗址的研究,在某些方面对中国上古史有一定的颠覆性,这种新的认识会为我们研究某一领域、某一专题的文学问题带来新的思路。赵老师的讲述,开阔了同学们研究视野,参会者表示受益匪浅。本次讲座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编辑:鞠岩 陈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