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传统文化高层论坛暨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2022年年会 小组汇报(第三小组)

发布者:李静慈发布时间:2022-11-03浏览次数:58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首先谢谢主办方的信任,交给我小组总结汇报的任务,但我自己能力有限,主要是学习借鉴,总结不到位的地方还请老师同学们多多包涵。

我们第三组是文史文献专题,共有论文31篇,分为五场汇报,每场参与人数都在20人左右(多的有25人,少的有18人),除了第一场有两位同学因故没有到场外,其他提交论文的老师同学都宣讲了自己的论文,每场担任主持评议的老师都尽职尽责,尤其是评议老师,全都提前认真阅读了要评议的论文,点评非常到位,每一场的互动也都非常精彩。

因为论文比较多,汇报时间有限,所有论文都已在组内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讨,我这里的汇报就简明扼要地谈一下研讨的整体情况,不再一一评述所有论文。

该组文章涉及的文献研究范围大致可以分为周秦汉唐文献,宋元明清文献,齐鲁地方文献,域外汉籍文献。

周秦汉唐文献主要涉及对出土文物的鉴别、使用、价值研判等,如利用考古发现解决《管子》研究中的疑难问题(《论文集》下册第1页),对出土文物中半人半兽形象的研究(《论文集》下册第21页),对北朝墓志文学的研究(《论文集》下册第66页);宋元明清文献主要涉及版本考证、源流梳理、材料校勘等,这方面的论文比较多,传统的经、史、子、集内容都有涉及,对《孔子家语》《吕氏春秋》《孝经》《论语》《史记》《春秋繁露》《尉缭子》都有具体且细致入微的补证研究(《论文集》下册第48页、第155页、第188页、第198页、第212页、第284页、第305页、第328页、第339页);齐鲁地方文献主要有方志研究、家谱研究,如《胶州志》(《论文集》下册第245页),《王渔洋家谱》(《论文集》下册第228页、第236页)等;域外汉籍文献主要涉及日本、韩国藏汉籍文献的比较研究,如韩国《世说新语》研究(《论文集》下册第74页)、日本《搜神记》版本研究(《论文集》下册第90页)、《补江总白猿传》在日本的传播研究(《论文集》下册第102页),以及英语世界对汉籍文献的使用研究(《论文集》下册第375页)。另外还有几篇文章偏重史学研究,进行文史互证,如探讨隐逸传在北朝史书中的成立以及书写问题(《论文集》下册第360页),结合金史、元史中的记载看传记诗歌的史料价值(《论文集》下册第146页),还有两篇四库学的文章,如对《四库全书总目·熊峰集》提要的补正研究(《论文集》下册第257页),对《四库全书总目》胡仔评义山诗的辨正(《论文集》下册第274页)。

本组论文选题水平高、创新意识强。有8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其中还有两篇属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另外还有教育部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占本组论文的三分之一。

另外一个特征,借助近年来古籍数字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便捷的检索,多篇论文汇集整理的资料十分齐备,有的论文篇幅2万字以上,附录大量的图表、图片,在资料齐全近乎实证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也比较令人信服,由此也解决了一些文学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推进了文学研究的向前发展。

另外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本组多篇硕士生的论文质量很高,材料阅读深细,论证条理清晰,现场汇报准备充分,对老师的评议都进行了认真回复,教学相长,后生可畏。

最后还想谈一点感受,当前文学研究中存在一种“物质转向”的趋势,文学的文献学、史料学以及物质文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意味着一种文学研究范式的转型,那么本组研讨的论文也算是对当前趋势的一种反映,这让与会的老师、同学都受益匪浅。

再次感谢主办方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汇报人:青岛科技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吕辛福


编辑:李静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