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中国海洋大学始创于1924年的私立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人文积淀深厚。1930年的国立青岛大学时期即设立文学院,著名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任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在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海大校园曾有过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老舍、陆侃如、冯沅君等一大批著名学者、作家云集的两度人文辉煌。1995年,中国海洋大学恢复重建中文系;1997年,成立国际语言文化交流学院;2000年,更名为中国语言文化学院;20024月,更名为文学院;20071月,文学院与新闻传播学院合并,成立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至今。2002年以来,著名作家王蒙先生先后担任文学院院长、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一大批学者、作家来到学校开设名家课程和讲座,进行驻校创作,同时陆续引进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文学者和青年才俊加盟,海大进入了第三次人文振兴时期。学院的院训是明德修文,光辉日新

 

基本架构

学院现有中文系、新闻与传播学系、历史文化系、汉语国际教育系四个系;拥有国家文旅部命名的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原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国家语委命名的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成立或依托学院的校设研究机构有:海洋文化研究所、王蒙文学研究所、青岛现当代作家研究中心、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原儿童文学研究所)、城市文化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海洋文学与艺术研究所,院设机构有: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一多诗歌中心、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另有山东省文化产业品牌研究基地、山东省高校干部与人才研究基地、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等。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儒家文化与文学研究”“古代图像与文学研究”两个青年创新团队,以及“儿童文学”“海洋文化”“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传记与小说研究”四个校级重点研究团队。设有实验教学中心,建有8个教学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室。另外,学校依托学院建设行远书院,作为全校通识教育改革示范区。

 

学科和专业:

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下设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海洋文化与文学等学科方向;拥有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学等学科方向。拥有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即: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文物硕士(原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另有面向留学生的中国学硕士专业等。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文化产业管理、汉语言(留学生教育)等5个本科专业和1海洋历史文化微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山东省高校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设有实验教学中心,建有8个教学实验室和1个图书资料室,建有数十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学院还承担着学校大量人文类通识课程,承担全校留学生语言生、学历生的汉语教学。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逐步形成了以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等基础性人文学科和以新闻传播、汉语国际教育、文物与博物馆等实践性强的应用学科双轮驱动、同频共振的良好发展态势。在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起到了支撑人文基础、探索通识博雅、担当文化传承、活跃校园文化的独特的重要作用。

学院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465人,本科生820人,留学生20人。学院以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己任,注重提高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强化课程建设,先后有6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建功立业,或在国内外继续深造,受到广泛好评,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18人,其中专职教师88人。教师中教授26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69人,大部分教师具有国外任教和访学的经历。现任教师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青岛市教学名师1人。学院教师在海洋历史文化、儿童文学、现代经典作家研究、乐府歌诗、古代制度与文学、杂传与小说、王蒙研究、汉字符号学、民间文学、女性文学、人才美学、应用新闻学等研究领域的特色和优势明显。同时,学院聘请国内外著名作家、学者担任“驻校作家” “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业界导师

 

科研情况:

近年来,学院科研实力明显增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等20余项;获批部省级各类项目40余项。出版各类著作数十部,高水平论文数百篇。科研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部,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青年成果奖1项,以及省、市、学会等各级各类奖励数十项。

 

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

学院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语文教育、经典阅读、通识教育等领域服务社会;在海洋历史文化领域发挥智库作用,定期发布《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蓝皮书,所提交的维护海洋权益的咨政报告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批示;通过举办高端学术论坛、学术会议和讲座,以及创办多种学术期刊,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的2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通过教师互访和学生交换留学,积极构建东亚海洋岛屿文化、国际儿童文学研究等学术共同体,不断提升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

 

“名家课程”:

学院每学期邀请海内外著名学者来学院集中授课。童庆炳、何西来、黄维樑、严家炎、徐通锵、舒乙、朱虹、顾彬、陶东风、吴福辉、曹文轩、林文宝、金元浦、高旭东、吴义勤、周啸天、孙之梅、张福贵、卜键、胡泳、赵敏俐等先后来校开设“名家课程”。

 

“名家讲座”:

学院邀请袁行霈、叶嘉莹(加拿大)、何西来、柳鸣九、余光中(台湾)、白先勇(台湾)、冯其庸、李希凡、成中英、华克生(俄罗斯)、托洛普采夫(俄罗斯)、金圣华(香港)、胡芝凤、许世旭(韩国)、谢冕、陈平原、陈晓明、魏明伦、杜宝瑞、黄济人、冯骥才、施战军、宋炳辉、孙郁、叶辛、叶延滨、於可训、赵一凡、郑培凯、吴义勤、郜元宝、谢有顺、张福贵、赵敏俐、滨下武志(日本)等百余位海内外著名学者、作家和艺术家来海大举办“名家讲座”。

 

“驻校作家”制度:

先后聘任著名作家王蒙、莫言、贾平凹、余华、张炜、迟子建、毕淑敏、尤凤伟、郑愁予、陈彦、刘醒龙、何向阳等担任学校“驻校作家”,定期来海大进行文学创作,与师生交流。

(更新于2024年3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