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修斌 郭有志:琉球汉籍文献管窥

发布者:李蓓发布时间:2021-10-22浏览次数:1547

修斌,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关系史、中日文化交流史、海洋历史文化。

[]明清时期,中国与琉球交流频繁,琉球尊崇汉文,汉籍在琉球日益流布。琉球汉籍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中日两国学者在琉球现存汉籍的调查、整理、出版、研究等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其中代表性目录、文献集有《增补琉球关系汉籍目录》、《琉球列岛宗教关系资料汉籍调查目录》、《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等,琉球汉籍的现存状况、目录和内容的基本面貌已呈现出来,但仍有继续调查发掘的空间,特别是琉球汉籍形成、流布和影响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域外汉籍;琉球;汉籍流布

琉球曾是明清两朝的藩属国。自明洪武五年(1372)明朝与琉球中山国建立正式的藩属关系开始,到清光绪五年(1879)琉球国被日本吞并为止,中琉友好交往持续五百年。琉球是东亚封贡体制下的重要成员,也是东亚汉文化圈的重要成员。琉球原本有语言而无文字,立国以后在与中国、日本交往的过程中,琉球人学会了汉字和假名文字。琉球国官方文字主要用汉文,与明清两朝和东亚汉文化圈的外交文书和商贸交往也主要用汉文。可以说汉文是琉球人融入汉文化圈和封贡体系不可或缺的前提和重要的桥梁,汉文和中国文化的传入提升了琉球的文明水准。

明清时期中琉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琉球士人尊崇汉文,特别是王室和以久米村闽人三十六姓及其后裔为代表的士族阶层,都能娴熟地运用汉文撰写官方外交文书、记录历史,并创作汉诗文来描写景物、抒发情感。随着中琉交往的密切以及汉字、汉文化的传播,汉籍也在琉球日益流布。琉球汉籍种类多样,内容丰富,有相当数量还比较稀见,甚至是海内孤本。这些汉籍包括儒学经典、史籍、档案、专著、诗文集、官话课本、医书、辞令书、家谱、地图等。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对于深入研究历史时期的中琉交往和琉球历史,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日本侵略吞并琉球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多琉球文献已经被烧毁、劫掠、残缺或散佚,令人遗憾。域外汉籍中,琉球汉籍是个较为独立的区域系统。同时,由于琉球与日本联系密切,历史上也多有汉籍交流,所以研究琉球汉籍也需要观照日本汉籍。关于现存汉籍的调查、整理、出版,中日两国的学者做了诸多努力,文献出版状况如下。

一、主要汉籍目录及文献汇编

(一)《增补琉球关系汉籍目录》和《琉球列岛宗教关系资料汉籍调查目录》

在汉籍目录的调查方面,日本学者高津孝的工作始于1992年。由高津孝、荣野川敦编《增补琉球关系汉籍目录》是其主持的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研究費补助金项目“近世琉球における漢籍の収集·流通·出版についての総合的研究”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作为研究报告书的别册,2005年由斯文堂出版。在此之前,高津孝、荣野川敦参与了琉球大学渡名喜明主持的文部省项目“琉球列島における宗教関係資料に関する総合調査”,曾编有《琉球列岛宗教关系资料汉籍调查目录》,由榕树社于1994年出版。期间,高津孝又参与了其他几个研究项目,并在各地图书馆的协助下,对琉球汉籍的书目及其所藏状况等做了调查,完成了《增补琉球关系汉籍目录》,现将其整理如下:

1:琉球汉籍目录及其所藏

序号

汉籍目录

所藏

收集

1

楚南家文书汉籍目录

法政大学冲绳文化研究所

久米村士族

2

宫良殿内文库汉籍目录

琉球大学附属图书馆

八重山士族

3

石垣市立八重山博物馆所藏汉籍目录

八重山博物馆

八重山士族

4

北谷町金良家文书汉籍目录

北谷町史编纂室

屋取

5

上江洲家文书汉籍目录

冲绳县立博物馆寄存

久米岛

6

与世永家文书汉籍目录

名樱大学

久米岛

7

吉滨家文书汉籍目录

冲绳县立博物馆寄存

久米岛

8

宫城仁收家文书汉籍目录

名樱大学

久米岛

9

伊波普猷文库汉籍目录

琉球大学附属图书馆

近代冲绳学者

10

东恩纳文库汉籍目录

冲绳县立图书馆

其他

11

仲原善忠文库汉籍目录

琉球大学附属图书馆

其他

12

原忠顺珍藏汉籍目录

琉球大学附属图书馆

其他

13

赤木文库汉籍目录

法政大学冲绳文化研究所

其他

14

冲绳县里博物馆所藏汉籍目录

冲绳县立博物馆

其他

15

京都大学文学部所藏琉球关系汉籍目录

京都大学文学部

其他

16

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图书馆所藏琉球关系汉籍目录

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图书馆

其他

17

琉球大学附属图书馆所藏琉球关系汉籍目录

琉球大学附属图书馆

其他

18

内阁文库所藏琉球关系汉籍目录

国立公文书馆

其他

19

山口文库琉球关系汉籍目录

岛根县立图书馆

其他

20

神山政良文库琉球关系汉籍目录

冲绳县史料编集室

其他

21

岸秋政文库琉球关系汉籍目录

冲绳县公文书馆

其他

22

那覇泊比嘉家文书

那覇市市民文化部历史资料室

其他

23

新垣家文书汉籍目录

石垣市立八重山博物館

其他

24

宮古島本村家所藏汉籍目录

个人收藏

其他

25

八重山丰川家文书汉籍目李

石垣市役所保管

其他

26

久米岛上江洲家文书汉籍目录

久米島自然文化中心

其他

27

与世永家文书汉籍目录

久米岛自然文化中心

其他

28

吉滨家文书汉籍目录

久米岛自然文化中心

其他

29

奄美盛山家文书汉籍目录

鹿儿岛县奄美群岛历史资料调查室

其他

30

芝家文书汉籍目录

大岛郡濑户内町立图书馆乡土馆

其他

31

柳家文书汉籍目录

大岛郡濑户内町立图书馆乡土馆

其他

32

德之岛町乡土资料馆所藏汉籍目录

山口文库琉球关系汉籍目录

岛根县立图书馆

其他

33

神山政良文库琉球关系汉籍目录

冲绳县史料编集室

其他

34

岸秋政文库琉球关系汉籍目录

冲绳县公文书馆

其他

35

旧内阁文库所藏琉球关系汉籍目录

国立公文书馆

其他

36

怀德堂文库所藏琉球关系汉籍目录

大阪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怀德堂中心

其他

37

尚家继承古文书汉籍目录

那霸市

其他


而《增补琉球关系汉籍目录》则是其二人在琉球宗教关系汉籍调查工作之后的延续。该《目录》收录了他们最大限度地在琉球各地调查搜集的汉籍,所收汉籍514部,其中经部110部,史部93部,子部111部,集部55部,丛书部5部,琉球人著作133部,朝鲜人、日本人著作7部。包括首里王府汉籍、久米村汉籍、那覇·泊的汉籍、屋取的汉籍、宮古岛汉籍、八重山汉籍、久米岛汉籍、奄美汉籍、近代冲绳学者的汉籍等,著录了书名、卷数、编著者、版本、册数、保存状况以及印记、封面文字等信息,并附有书名索引。该目录为后来中日合作出版汉籍文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荣野川敦又将《戦前に流出した琉球·沖縄関係資料について》,作为其调査研究事业研究成果报告书由宇流麻市(うるま市)教育委員会出版。

(二)《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

这是国内汇编出版的两种大型琉球汉籍文献之一。另一种是《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共250册,由琉球传世汉文文献辑稿编辑委员会编辑,海峡出版发行集团、鹭江出版社于2012年、2015年出版发行。所收文献以专书为主。

1辑共30册,每册约600页,收录的汉文琉球文献47种。主要包括琉球史书、琉球家谱、琉球人著作、琉球刊刻的中国文献等。琉球史书主要包括琉球国三大史书《中山世鉴》、《中山世谱》和《球阳》;还有堪称琉球对外关系实录的《历代宝案》,其所占册数最多,为15册;另有琉球人撰写的关于琉球的其他史书,如记载琉球官制的《中山王府相卿传职年谱》及《琉球中山王府官制》,记载地理、风俗、物产的《琉球国旧记》,记载琉球政治制度的《御教条》、《要务汇编》等。琉球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十分重视儒家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刊刻和编写了一些童蒙读物,比如《童子摭谈》、《六谕衍义》等。另外,明清时期民间对修纂族谱非常重视,这一风气也传入琉球,琉球闽人家谱成了中国文化在琉球传播的重要历史见证。

以上史书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琉球的三部正史,一是《中山世鉴》,该书用日文和汉文记述,舜天王朝用日本年号记述,其他王朝用中国年号,非纯粹意义的汉籍。著者向象贤(1617-1675),琉球名羽地朝秀,尚质王时期曾官至摄政,该书是他1650年编述成的琉球正史,也是琉球最初的官修史书。记载从琉球开辟传说、舜天到尚清王时期;二是《中山世谱》,分为蔡铎本和蔡温本两种。蔡铎和蔡温是父子,是移居到琉球的闽人三十六姓后裔。蔡铎本记述到尚益王时期,蔡温本记载到尚泰王时期;三是《球阳》,最初称为《球阳会记》,著者郑秉哲等,后经多次增补,记述到尚泰王时期,最终定型时已经到了明治九年。这几部琉球国的正史极具价值。琉球王府编纂的《历代宝案》,则是收录琉球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往来文书集成,虽然不是严格意义的史书,但其内容丰富,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原件只有两部但命运多舛,现均已失传,幸而有抄写本得以基本保留旧貌。

2辑共20册,以汉文琉球家谱、诗文集及碑刻为重点,增入明清人使琉球录著作,琉球人汉文著作,琉球抄本等资料。其中琉球家谱受中国明清时期家谱文化和修纂族谱风气的影响,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多相同之处。在琉球,编纂家谱是士族阶层才有的权利,闽人三十六姓在琉球社会地位较高,这是琉球家谱产生的重要条件。这些家谱记载了移居琉球闽人及其后裔的活动,成为了解和研究琉球历史和中琉交往的重要史料。现存琉球家谱有400余册,本辑选入7种。

琉球金石文献的数量也比较丰富,本辑所收《琉球国碑文记》中录有100余件金石文字,这仅是琉球遗存金石文献的一部分。从现存的这些琉球金石资料来看,种类相当齐全。这些琉球金石文献按形式来分,包括碑刻、钟铭、匾额等,其中碑刻占大多数。

琉球诗文集现存30余种,按作者可以分为官生、官员、学者等几类,有40余人。这些诗文集有的是个人诗文集,如《东国兴诗稿》,有的是数人合集,如《东游草》,有的则是诗文总集,如《中山诗文集》。总体上来说,琉球诗文集在琉球汉籍中数量最大,有些诗文集仅以抄本存世,并不见于著录,且著作形式并不同于以往的琉球诗文集。如《国学槐诗集》、《御制和韵诗》、《御制并和诗》、《琉球咏诗》以及《琉球人诗歌集》(该本多为楹联),这些选本不仅存世稀少,且可以保存一些没有个人文集的琉球诗人的作品,故而十分重要。

琉球汉文文献中,还有一部分并非全是琉球作品,但由琉球人抄写,如《经传序集》,该书抄录了蔡温《要务汇编序》及中国《四书汇解》、《诗经衍义》等书的序跋,以作为琉球官员、文人学习中国文化的教材,也可以看出其对文化选择的倾向。

(三)《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

这是中日合作的文献集,由高津孝、陈捷共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发行的大型文献丛书,分为上、下两编32册,上编为琉球版汉籍,下编为琉球人著述,另有附编4册,为琉球官话,共计36册。

文献采用原本影印,共收录现存于中、日、美的琉球汉文文献中独立成书者71部。文献主要来自分散在日本琉球大学附属图书馆、冲绳县立图书馆、冲绳县立博物馆美术馆、那霸市历史博物馆、法政大学冲绳文化研究所、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国立公文书馆、天理大学图书馆、京都大学图书馆、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东洋文库、早稻田大学、鹿儿岛大学、庆应大学、关西大学以及夏威夷大学的图书馆等主要存世的琉球汉文文献资料,其中涉及中琉交往的时间跨度约1200多年,总字数逾千万,作者约70多人。

文献较为全面地辑录现存琉球主要的汉文文献。其中的上编的“琉球版汉籍”共两册,所谓琉球版是指利用中国版印技术,在琉球本地或委托中国福建等地刊行的中国古籍,其中不仅在东亚广为传播的朱熹《四书集注》的《大学章句》、《孟子集注》的零种,有《千字文》、《小学句读》等“国学”基础,也有后来经琉球传入日本成为日本人道德准绳的《六谕衍义》,还有成为存世最早版本的琉球刻本福建地方蒙书《陈惕园先生童子摭谈》。下编的“琉球人著作”为该书的主体,按四部分类,基本囊括了史、子、集三部中已发现的大部分琉球人著作。史部15册包括《中山世谱》、《球阳》等正史,有官制、史地类《琉球国中山王府官制》与《指南广义》,还包括琉球来华贡使著述的《福建进京水陆路程》;子部7册包括多种天文历法书如《推朔望法》、《黄赤道差加减时分立成》、《四行立成》、《求节气》等,经世致用的《图治要传》、《山林真秘》及《本草质问》等;集部11册主要是琉球人的汉诗文20余种,以诗集为多。附编的“琉球官话”共4册,收入《条款官话》、《广应官话》等12部琉球官话著作,多作为当时的汉语教材使用,体现了当时琉球与中国在汉语传播方面的交流状况。

二、其他琉球汉籍或涉琉文献档案

(一)《琉球史料汇编》(明代卷、清代卷)

由方宝川、谢必震主编,海洋出版社2014年出版。该书所收文献是从明清史料中钩沉出的与琉球相关的史料,非严格意义的域外汉籍或琉球汉籍,但是其中的汉籍或有在琉球流布。《明代卷》包括:明代诗文集琉球史料辑录、陈侃《使琉球录》、高歧《福建市舶提举司志》等四个部分;《清代卷》包括:清代诗文集琉球史料辑录、陈元辅《枕山楼诗集》、陈元辅《枕山楼文集》、陈观酉《含晖堂遗稿》、林熙《中山纪游吟》、佚名编《福建沿海航务档案》等6个部分。

(二)《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以及《续编》和《三编》

《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由黄润华、薛英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出版,内容有:记录汇编·使琉球录;殊域周咨录·琉球;琉球记;会稽夏氏宗谱·使琉球录;琉球图说;琉球国志略;琉球诗录等。《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续编》由殷梦霞、贾贵荣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其中收录了(重编)使琉球录;中山纪略;琉球实录;中山世谱;琉球往来;琉球诗录;古琉球吟等。《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三编》由王菡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出版,收录了《石泉山房文集》、《观海集》、《海舶三集》、《石柏山房诗存》、《还砚斋全集》等明清时期册封使别集中有关琉球诗文篇卷。以上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三编所收文献,乃是从明清史料中钩沉出的涉琉文献,虽然亦非严格意义的琉球汉籍,但其中使录类汉籍等或在琉球有流布而进入“琉球汉籍”范畴亦不意外。

(三)《台湾文献丛刊》等

本丛刊由周宪文主编,曾收入一些琉球汉文文献史料。如陈侃、萧崇业、夏子阳分别著述的《使琉球录》收录在丛刊的第287种《使琉球录三种》。第292种《清代琉球记录集辑》中有张学礼《使琉球记》和《中山纪略》、王士祯《琉球入太学始末》、徐葆光《中山传信录》、赵文楷《槎上存稿》、李鼎元《使琉球记》、黄景福《中山见闻辨异》、《琉球实录》(钱氏佚名)、姚文栋译述《琉球略说》、中根淑《琉球形势略》、王韬《琉球朝贡考》及《琉球向归日本辨》。第293种周煌《琉球国志略》。第299种《清代琉球记录续辑》中有桂山义树《琉球事略》、潘相《琉球入学见闻录》、姚文冬译述《琉球小志并补遗》。以及第306种徐葆光《中山传信录》数编。  

另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中琉关系档案》系列,从1993年开始编纂,陆续出版《清代中琉关系档案选编》、《清代中琉关系档案续编》、《清代中琉关系档案三编》、《清代中琉关系档案四编》、《清代琉球国王表奏文书选录》、《清代中琉关系档案五编》、《清代中琉关系档案六编》及《清代中琉关系档案七编》,共八册,包括该馆所藏内阁、军机处、宫中、内务府等历史档案中有关中琉关系的档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续编》、《三编》,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陈龙贵主编的《清代琉球史料汇编》系列的《宫中档硃批奏摺》(上、下)、《军机处档奏摺録副》(上、下)、《其他档册》(一)(上、下)等也收录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献。

  三、琉球汉籍的生成和流布 

明、清两代琉球的留学生、官员等文士创作了为数众多、极富特色的汉诗文,主要集中在清代。这些诗的作者大都能够熟练运用中国古典格律,用汉诗来描景咏物、记述经历、感思抒怀、唱和酬答。其中较为著名者大多留有诗文集,如程顺则《雪堂燕游草》、《雪堂纪荣诗》、《雪堂杂组》及《闽游草》,东兴国《琉球诗集》,阮宣诏《琉球诗录》和《琉球诗课》,蔡铎《观光堂游草》,蔡温《澹园集》,蔡文溥《四本堂诗文集》,蔡肇功《寒窗纪事》,杨文风《四知堂诗文稿》,蔡大鼎《蔡大鼎诗文集》(其中包含《漏刻楼集》、《勤思堂诗文集》、《续钦思堂集》、《闽山游草》、《续闽山游草》、《北燕游草》等)及《伊计村游草》,周新命《翠云楼诗笺小启》,林世功、林世忠《琉球诗录》、《琉球诗课》,梁必达等《琉球官生诗集》,曾益《执圭堂诗草》。这些诗或是反映了他们在中国朝贡或留学期间的亲身经历游历,或是反映与中国的师傅、友人之间的真挚情谊,既有描写中国或琉球的山川景物,也有模仿科举试帖诗的习作。从一些诗的内容就能看出创作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除了琉球人之外,琉球的一部分汉诗也被中国的文人、琉球官生的教师或册封使编入诗文集。如册封副使徐葆光汇辑的诗歌总集《中山传信录》就收录了琉球众多诗人的诗歌,与其诗词唱和赠答的琉球诗人达31人,诗歌39首,从中也能反映出小国琉球文人雅士之多,水平之高。徐葆光著有册封使录《中山传信录》不仅传到琉球,也通过琉球传到日本,成为当时日本人了解琉球山川风物、社会民俗的重要信息源。徐葆光回国后撰《海舶集》(《奉使琉球诗》)三卷也曾赠与琉球的程顺则,并流布于琉球。除了徐葆光外,其他册封使及其从客也留下不少涉琉作品,但多未收入在使录中,而是出现在个人的别集中。如汪楫《海东吟稿》、赵文楷《槎上存稿》、胡靖《中山诗集》、王文治《梦楼诗集》等;琉球留学生的师傅也有涉琉题材的个人别集,如康熙年间刊行的陈元辅《枕山楼诗集》;琉球人的诗作也有不少被收入清朝的诗歌总集,如清康熙年间刊行的《皇清诗选》收入琉球25人的70首诗,清末《晚晴簃诗汇》收入琉球911首作品。

诗集之外汉籍的生成、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如清朝乾隆年间山东莱阳的白世芸,字瑞林,搭乘的货船遭遇海难飘风至琉球,在琉一年有余,期间于1750年完成《官话》课本,亦名《白姓官话》,共17036字,现存天理大学图书馆。从官话生动的对话中也能得知一些汉籍流布的情形,反映出琉球人接受汉文化的程度,以及清代社会的一些状况。5次来华的蔡肇功曾在福建学习历法,回国时将《大清时宪历》带回琉球并负责琉球历法事务。程顺则1691年从清朝回琉球时,花费25金购入《十七史》(共1592卷)献给琉球孔子庙。1706年他又从福州花费60金购得《六谕衍义》一部。1720年他第5次来华时在江南又购得《皇清诗选》(共30卷)数十部,回国后赠与琉球王府的书院、评定所、孔子庙各一部,并分赠友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将《六谕衍义》赠与萨摩藩岛津藩主,岛津又献给日本幕府将军,幕府命荻生徂徕训点后由官方于1722年刊行《六谕衍义》,在日本广泛传播,成为庶民教育的普及教材,其内容成为日本人推崇的道德准绳。

琉球的留学生们还将自己的中国师傅的诗文集或携归琉球,如《柔远驿草》、《柳轩诗草》,或整理刊行,如程顺则整理刊行陈元辅《枕山楼诗文集》、《枕山楼课儿诗话》。还有一类笔谈资料,如出使日本的琉球人杨文风与萨摩藩士石冢崔高的笔谈《琉馆笔谭》。另外,有学者指出琉球人出资在福州的书坊刊刻的“福州刻琉球本”和萨摩藩等日本人刊刻的琉球汉籍也值得关注。

琉球汉籍中有不少汉籍训点文献,在冲绳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中至少有数十种,对这些训点文献的研究不仅具有语言学、校勘学的价值,也对于研究琉球汉籍的流布样态,以及通过训点内容和方式所体现的汉籍接受史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明清时期,中国与琉球交流频繁,琉球尊崇汉文,特别是王室和以久米村闽人三十六姓及其后裔为代表的士族阶层,都能娴熟地运用汉文撰写官方外交文书、记录历史,并创作汉诗文。随着汉字汉文化的传播,汉籍也在琉球日益流布。琉球汉籍在域外汉籍中是个较为独立的区域系统,其生成和流布与中琉关系特别是中琉文化交流的方式密切相关。琉球汉籍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包括儒学经典、史籍、档案、专著、诗文集、官话课本、医书、辞令书、家谱、地图等。中日两国学者在现存汉籍的调查、整理、出版、研究方面做了诸多努力,有代表性目录、文献集包括《增补琉球关系汉籍目录》、《琉球列岛宗教关系资料汉籍调查目录》、《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等,还有其他琉球汉籍或涉琉文献档案。经过学者们多年的努力,琉球汉籍的现存状况、目录、内容的基本面貌已呈现出来,但仍有继续调查发掘的空间,特别是琉球汉籍形成、流布和影响有待深入研究。

本文原刊于《汉籍与汉学》2021年第1辑。


注释:

 [1]从明代洪武年间开始,闽人大量移居琉球,史称“闽人三十六姓”。赴琉球的闽人擅航海、懂贸易、会文书、当通事,积极从事海上对外贸易等活动,成为密切中琉关系、促进文化交流的琉球最重要的上层群体。

[2]此表根据高津孝《琉球汉籍的收集与现状》(《鹿大史学》47号,2000年)以及高津孝文部省课题“近世琉球における漢籍の収集·流通·出版についての総合的研究”的“研究概要”整理而成。

[3]明清两朝,中国派遣册封使赴琉球23次,留下的各种著作有20余种,包括使琉球录类、琉球历史记述、诗文札记等,都是研究琉球历史的重要资料。这些不同类别的史料,详尽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中琉往来以及琉球的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物产、语言等。这些“汉籍”流入琉球亦属自然,但具体状况不详。《辑稿》只收入部分。

[4][]高津孝、陈捷主编:《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第一册陈正宏<序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2页。

[5][]高津孝、陈捷主编:《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第一册高津孝<序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4页。

[6]琉球来明、清的“留学生”是琉球汉诗的创作主体,这一群体主要有两类:一是官生,由琉球王府通过册封使恳请朝廷正式接收的前往南京国子监、北京国子监学习的官费留学生,一般一位国王派遣一次,明清两朝共计2688人,主要是王子、王府官员和久米村、首里的子弟。另一类是勤学生,主要在泉州的来远驿、福州的柔远驿(琉球馆)学习,期限人数不限。

[7]上里贤一:《久米村和汉诗》(下),久米崇圣人会,2018年,第540页。

[8][]高津孝、陈捷主编:《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第一册陈正宏<序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页。

[9]刘洪岩:《琉球汉籍训点文献的馆藏及研究价值》,《山西档案》2017年第1期,第169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