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6月20日,首届“儒学、制度与古代文学”山东省青年学者(代表)论坛在线上平台“腾讯会议”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山东省高校“儒家文化与文学关系研究”青年创新团队承办。该活动是中国海洋大学“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重点团队的学术活动之一,由山东省内部分青年学者发起,旨在团结本省45岁以下的古代文学优秀学者,砥砺学术,增进友谊,推助青年学者顺利成长,并逐步提升山东省古代文学青年学者在全国的影响力。
开幕式上,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席静副处长致辞,介绍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情况。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修斌教授在致辞中对出席论坛的学者表示欢迎,并希望学术“后浪”们继续关注学院的学科建设。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刘怀荣教授在致辞中表达了对省内传统文史研究现状的忧患,认为青年学者应勇于作为。开幕式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韦春喜教授主持。
来自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11所高校的19位学者参加了论坛,包括3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在内的14位学者在会议上宣讲论文。代表们围绕“经学与文学”“思想与文体”“制度与身份”“文献与书写”四个主题进行了真诚、热烈、深入的交流。
论坛展示了青年学者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山东师范大学“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李华副教授以“义利之辨”的位移为切口,阐释了《孟子》早期传本的经学化过程。济南大学“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李伟教授基于“文人”阶层形成的历史视角,分析了“文”“儒”分合与南朝至初唐时期的文学史观建构。曲阜师范大学王斌副教授在制度实践与文化规划的视角下分析了明代民间演剧的“生态”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魏学宝副教授对魏晋时期重要哲学思想命题“言意之辨”进行了再思考,阐释了言尽意余问题。青岛农业大学蔡连卫副教授重点分析了杨家将故事的接受问题。青岛大学宋亚莉博士立足《史记》《世说新语》等,探讨了汉晋人物品鉴发展问题。
中国海洋大学的几位学者先后做了学术报告。山东省高校“儒家文化与文学关系研究”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海洋大学“繁荣人才”工程教授韦春喜老师从统治策略、政治制度、思想意识等角度分析了汉初文学布局的形成问题。黄湘金教授分享了他关于晚清北京女子教育的长篇论文,并反思了研究中考证的限度及走向问题。鞠岩副教授从科举制度角度,探讨了唐代中书舍人权知贡举的文学史意义。李婧副教授分享了其关于钱钟书批评《文心雕龙》的特色、启示问题的思考。贺琴博士分析了王士禛笔记小说的特征及其家学渊源。孙玲玲博士介绍了汉代《公羊》学“日月时例”的发展与演变。
在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论文,交流思想,表述己见,探讨深入热烈。论文报告结束之后,代表们还商议了后续活动的举办地点、举办方式等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山东省古代文学青年学者论坛可为各位青年才俊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能够充分助力青年学者成长,凸显了学术交流“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本质,应该继续开展下去。济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的学者也表示乐于做后续活动的东道主,大家对第二届论坛的举办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