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叶舒宪教授谈新时代中国本土的人文创新理论——大小传统论与文化文本N级编码论

发布者:宿懿发布时间:2018-11-02浏览次数:1061

本站讯   1028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叶舒宪做客中国海洋大学人文讲坛,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厅为海大师生带来一场题为“新时代中国本土的人文创新理论——大小传统论与文化文本N级编码论”的讲座。叶舒宪教授是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文学人类学派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在21世纪初提出人文研究的创新方法范式——四重证据法,又在2010年提出大小文化传统理论和文化文本N级编码理论。这些基于中国本土研究经验的新方法论和新理论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一是根本改变两千多年来传统的文字中心主义的知识观,重建与时俱进的大传统新知识观;其二是提供升级版的中国文化史深度理解的研究范式。

叶舒宪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趋势及其转向,即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在大历史背景下对文化、文学进行研究。叶教授也讲述了他的“文化文本的N级编码论”——他把一万年以来的文化文本归纳成符号编码,将先于文字和外于文字记录的传统称为“大传统”,将文字书写传统称为“小传统”,大小传统是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他还以莫言的代表作《蛙》为切入点,剖析了《蛙》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文本的N级编码程序。他讲到,一级编码是以“玉蛙神”为代表的物与图像,二级编码是甲骨文、文字,三级编码为古代汉字书写的典籍,而现当代的文学创作则为N级编码。叶教授也强调了玉石对中国文明的塑造作用,为我们研究中国文学与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讲座过程中,叶教授以极大的热情向我们解析了中国源远流长的玉文化,强调我们要找寻自己的文化之根,回归中国的文化传统。叶教授的讲座帮助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文学,特别是比较文学,不再囿于单纯的文学领域,而是将文学与人类学、基因学等不同学科、各个民族各种文化融会贯通,以更加包容的姿态研究文学。

叶教授的讲座生动有趣,他让我们明白,学术是有趣的,做学术更可以是有激情的。

本次讲座由孟华教授主持,黄亚平教授、罗贻荣教授、马宏伟博士、仇红博士、陈永生博士、李婧博士、郭玉越博士等教师和海大研究生、本科生聆听了讲座。叶舒宪教授本次应邀来海大还参加了中国海洋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首届研究生论坛,并做了大会发言。

图文 : 徐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