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10月20日,由中国海洋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承办的首届“传媒文化”专业研究生学术工作坊在文新楼开幕。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博土生导师周勇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培养办公室主任刘海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赵成国教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吉晓莉出席了开幕式。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主任欧阳霞教授主持开幕式。周勇教授,刘海波主任,赵成国副院长发表致辞。
周勇在致辞中提出了本次学术工作坊的创办初衷,希望同学们拓宽研究视野,启迪研究智慧,提高创新能力。刘海波从中国海洋大学的办学宗旨谈起,回顾了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成就,充分肯定了搭建本次学术交流平台的现实意义。赵成国表示,希望以开展本次工作坊为契机,聚焦新的传播动态,学习新的研究方法,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教学实践。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代表,香港浸会大学研究生代表,中国海洋大学传媒文化专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研究生工作坊论坛。
本次工作坊为期两天。在20日交流中,中国人民大学周勇教授、香港浸会大学郭中实教授分别作《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选题取向》以及《地球村还是数码鸿沟:新媒体的多重研究视角》的专题讲座。
面对新的传播语境,新闻传播学研究要服务于中国问题。周勇教授指出,新闻传播学研究要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出发,着重探讨中国语境下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中国话语与世界话语的对接。周勇教授强调,学术切勿脱离实践,并从六大维度探讨新形势下新闻传播的选题取向,引导学生用学科的触角解决具体问题。
面对媒介载体的巨变,郭中实教授认为,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媒体时代,消亡的只是旧的媒介介质,对于新闻和广告来说,这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郭中实教授以新媒体的变革为背景,从数码鸿沟带来的后果、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研究的方式以及人工智能三大版块出发,辩证地思考技术变革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21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喻国明,香港浸会大学黄磊老师分别为广大师生作主题为《互联网发展下半场的技术逻辑与操作要点》以及《活在朋友圈:社交网站与人际关系发展》的讲座。
当互联网将个人激活并置于社会发展的崭新地位的时候,我们的社会运作模式便也相应地发生了深刻改变。对此,喻国明教授强调,新时代意味着传统发展逻辑的终结,需要更多的创新与探索,需要更多的专业智慧。进入互联网发展新时代,解决战略问题比解决战术问题重要。喻国明教授指出,互联网时代媒体发展有两大任务,一是内容创新,二是渠道重构。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特征,细分化纵向挖掘稀缺信息。低频度需要、高场景需要、体验型需要成为这一时期开发“长尾市场”、“利基市场”的重点。
互联网时代不仅改变了传统技术发展逻辑,也转变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的逻辑。对此,黄磊老师从社交网站的可供性、内容的可视性以及社交网站与人际发展关系三个维度,就社交网站对人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进行阐述。
两个下午,由文新学院新闻系朱纪达老师主持展开学生交流环节,与会研究生们结合各自论文,从“新媒介、新传播、新方法”三个维度对媒介社会的变革展开研讨,或借新旧媒介对比分析新闻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环境变迁,或从影视作品角度另辟蹊径研究网民价值观与民族主义。评议人郭中实教授对研究生们做学问的刻苦精神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要在实践中探究现实真相”的理念。评议人王志刚教授则针对论文中出现的各式问题提出了论文写作的三境界:自圆其说,自成一家,独成一排。
此次“传媒文化”专业研究生学术工作坊为三校师生共探媒介变革、把握时代脉搏搭建了一个桥梁,促进了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为学生们在日新月异的媒介社会变革中指引了研究方向,对我校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文:孙璐、高瑞雪 图: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