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九点,北大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陈平原作客海大人文论坛。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他为海大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抗日烽火中的中国大学”的精彩讲座。
陈平原教授先用“‘二战’时的西伦敦图书馆”和“战事最困难时充满刚毅之气的西南联大五位教授”这两张老照片导入,开始了对“抗战”时期中国大学西迁的历史讲述。
陈平原接着用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字向大家展示了“抗战”时中国大学所处的严酷处境。不过,在陈平原看来,中国大学非但没有被战火摧垮,反而获得了发展的奇迹。究其原因,就在于大学西迁战略。为什么?陈平原以西南联大、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等十所大学各自不同的艰难的西迁历程为例,论证了一代学院知识分子如何保有“战时如平时”的文人心态、大学精神如何弦歌不辍。
作为一位富有情怀的文学史家,陈平原教授言必有“出处”,“故事”背后寄予“大观”。整个讲述过程中,理性辨析与历史细节、历史叙事与现实关怀熨贴地融合在一起。在研究方法上,他除了沿用解读文学文本的传统方法,更打捞了照片、地图、信札、日记等多种考证方法,不仅将听者带至鲜活的历史现场中,而且将听者引导至对现实的反思中。
讲座最后,陈平原教授留下几个思考题:如何看待西迁大学与当地民众的关系;如何叙述两地办学;如何谈论伪大学;伪北京大学如何看待已建及将建的纪念馆。
在师生互动环节,提问踊跃,陈平原教授回答得细致、深入。他既不讳言对今日中国大学盲从失序的现实批判,又不放弃对中国大学的建设性努力。他期望未来的中国大学“不仅仅是教育、也是精神,也是志气”。
讲座在文新学院会议室举行。座无虚席。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校组织部部长丁宁,校宣传部部长陈鷟、校二级教授朱自强、院党委书记蒋秋飙、院长修斌、副院长刘中富及文新学院部分师生出席了本场讲座。中文系主任徐妍教授主持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