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文化海大园

  • 首页  文化海大园  海大史苑  校史漫话
  • 青岛龙江路11号的故事

    作者:杨洪勋发布时间:2023-09-04来源:校史研究室 字号:

    1930年9月,国立青岛大学在私立青岛大学和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成立,文学家、教育家杨振声任校长。上任伊始,杨振声聘任众多著名学者来校任教,一时间名流云集。在受聘的学者中有闻一多、梁实秋、赵太侔、沈从文、方令孺等,此外,还有留学日本的邓初(字仲存)。

    邓初是青大校医兼外文系日语讲师,妻子方素娣。邓氏家族与方氏家族皆是文化望族,尤其是方氏家族,梁实秋认为“其门望之隆也许是仅次于曲阜孔氏”。邓父和方父在游黄山时,指腹为婚,二人遂结姻缘。

    在青岛,邓初与杨振声、赵太侔三家合租黄县路4号的一栋小楼,过着集体生活。据梁实秋《忆杨金甫》一文回忆:“今甫在校长任上两年,相当愉快。校长官邸在学校附近一个山坡上的黄山路,他和教务长赵太侔住楼上,一人一间卧室,中间是客厅,楼下住的是校医邓仲存夫妇和孩子,伙食及家务均由仲村夫人负责料理。”

    黄县路4号是一个带院的三层古朴典雅的小楼,对面是一片小树林,楼下停着一辆小汽车,用于公务。三家居住情况是:一层住邓初夫妇和幼子;二楼住杨振声、赵太侔,二人合用客厅,在此接待客人。三楼孩子们住。一个房间住杨振声的三个儿子:杨文衡、杨文藻和杨起三人。杨文衡是青大数学系学生,以后成为农业科学家,被誉为大别山核桃之父;杨文藻不详;杨起以后当选中科院院士。蓬莱人以杨氏父子为傲,将杨振声、杨文衡、杨起三人并称“杨氏三杰”。另一个房间住着邓初二个可爱女儿:邓生和邓宛生,皆国色天香。

    青岛期间,杨振声认美丽文静的邓绎生为干女儿,建议邓初不要把她送出去读书,留在家里培养成熟谙国学的大家闺秀。1932年7月,杨振声辞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职务,到北京工作时,将邓绎生留在身边认真培养,希望成为一代名媛。郁达夫说她“吟诗作画,写字读书,都有绝顶天资”。以后邓绎生嫁给了剧作家曹禺,改名方瑞。曹禺的代表作巜北京人》就是方瑞为原型写的。因为邓生,杨振声与曹禺结下梁子,闹的不欢。

    邓宛生性格与姐姐形成鲜明对照,她调皮可爱,酷爱体育,在青岛上小学时,是学校体育健将,拿过不少奖牌。赵太侔认邓宛生为干女儿。赵太侔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戏剧,是中国学习舞美设计第一人,他绘画功底很深,教邓宛生学习绘画。从邓宛生晚年的绘画作品来看,确实不错,深得赵太侔之真传。

    邓初是大作家达夫在北京任教时的老同事和邻居,两人过从甚密,私交甚好。1934年夏天,因为杭州出奇的热,为避炎热,郁达夫与夫人王映霞、儿子郁飞来青岛度假。期间,他到黄县路4号,看望老朋友邓初,对邓初一双可爱女儿甚是喜爱,不由地感叹:“仲纯二女绎生、苑生,性格相反,十年不见,居然长大成人矣!”他于7月29日日记中写道:“邓小绎生,十年不见,长的很大了,吟诗作画,写字读书,都是绝顶天资,可惜身体不强,陷入了东方传统的格局。妹宛生,却和她姊妹完全相反,是一位近代的女人的代表。”并特意作诗一首:“邓家姊妹似神仙,一爱居楼一爱癫,握手凄然伤老大,重髫我尚记当年。”

    第三个房间住着杨振声女儿杨蔚。李云鹤初来青岛时,与杨蔚住一个房间。李云鹤(即江青),1929年考入赵太侔任院长的山东省立实验剧院,二人遂成师生。1930年初,因中原大战和经费短缺等原因,实验剧院停办。李云鹤跟着实验剧院教务主任王泊生组织的晦鸣社北上平津演出京剧,因一口诸城腔,不受待见,无奈中又回到济南。在生活困顿之时,她想起恩师赵太侔,于是来到青岛。赵太侔安排她在图书馆工作。为了减轻李云鹤的经济负担,赵太侔与杨振声和邓初商议,将她安排住在黄县路4号暂住。比李云鹤早来的,是另一位知名女性俞珊。她是南国社创办人、戏剧家田汉的女弟子,因演出话剧巜莎乐美》巜卡门》,红极一时,如日中天,连大诗人徐志摩都拜在她的石榴裙下,成为她的超级粉丝,并闹了不少笑话。俞珊追随请益梁实秋来到青岛,在青大图书馆工作。俞珊的到来,搅乱青大一池春水,追求者众,最终于1933年12月嫁给山大校长赵太侔。

    李云鹤崇拜俞珊,虽然只比俞珊小7岁,但一口一个师母叫得很甜,目光中还流露出尊敬、羡慕,再加上彼此对京剧和话剧都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两人谈的十分投机,并由此结识了俞珊的弟弟,时在国立青大物理系读书的俞启威。二人一见钟情,开始鸿雁传书。传书任务落在邓宛生身上,她充当信使,经常将李云鹤情书转交给俞启威,见面地点是国立青大校医院门口。二个月后,李云鹤搬出黄县路4号,与俞启威在外租房居住。再后来,李云鹤参加俞启威成立的海鸥剧社,是剧社的台柱子,参加演出话剧《月亮上升》《世界工厂》,成为一名文艺战士。

    这里详细说说邓宛生,她的性格活泼且调皮,像个男孩子,因与杨振声的幼子杨起年龄相仿,二人关系很好,常在一起玩,有时去住在校内女教工宿舍的姨母方令孺家。方令孺是邓初的妻妹,时任国立青大中文系讲师,讲授《昭明文选》和《大学国文》。方令孺受聘国立青大,是邓初与他弟弟邓以蛰(叔纯)推荐的结果。知情人梁实秋说:“杨振声校长的一位好朋友邓初(仲存),邓顽伯之后,在青岛大学任校医,邓与令孺有姻谊,因此令孺来青岛教国文”。方令孺是与林徽因齐名的二位新月派女诗人,在青岛写有《诗一首》《灵奇》《幻想》《任你》《她象》《枕江阁》等诗歌。

    方令孺见到邓宛生、杨起很高兴,就领着二个孩子去第八校舍(今海大一多楼)去看望中文系主任闻一多。此时,闻一多在青岛独居,在与方令孺的交往中,遂产生了感情的涟漪,于是他写了一首浪漫主义诗作《奇迹》,将对女诗人方令孺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国立青大成立以后,蔡元培几次来学校。一次蔡元培到黄县路4号看望杨振声、赵太侔和邓初,邓宛生一口一个蔡伯伯,叫的很甜,蔡元培甚是喜爱。吃饭时,蔡元培问:“小宛生,敢喝酒不?”“敢!”宛生回答。于是,邓宛生连喝三大碗黄酒,醉卧在沙发上呼呼大睡。还有一次,语言学家罗常培来黄县路4号造访邓初,邓宛生见这位伯伯脖子皮特厚,突发奇想,将削好的铅笔在罗伯伯脖子上磨细,由此可见,其调皮程度不亚于男孩子!

    杨、赵、邓三家合租的日子不长,最后各奔东西。1932年9月,杨振声辞去青大校长,到北平编中小学教书去了,第二年又拉沈从文加盟,沈从文也离开青岛了。1933年底,赵太侔和俞珊结婚,二人在外租房居住。再后来,邓初夫妇幼子得腥红热夭折。邓初夫妇悲痛欲绝,因睹物思人,于是也搬离黄县路4号。黄县路4号已成往事。

    关于杨、赵、邓三家合租住黄县路4号,初见于梁实秋回忆文章,因为年代久远,他记忆有误,将黄县路写成黄山路。黄县路4号大门初开在黄县路上,后因建筑增多,门开在今龙江路上,门牌编号11号。

    青岛第一批名人故居挂牌时,定黄县路7号为杨振声故居。后来,市南文化局经查阅文献和采访杨起夫人,确定龙江路11号为杨振声故居。

    文章作者:杨洪勋

    文:
    图:
    返回列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