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国恩(1899—1978),字泽承,男,江西临川人,汉族,九三学社社员,中国文学史研究专家、楚辞研究专家。1926年,从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后,在江西省立第一中学、国立武汉大学等担任教职。1931年至1936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执教,其间讲授中国文学史、楚辞、唐宋以降文、中国文艺故事等课程,编写《中国文学史纲要》卷三、卷四,编撰《楚辞注疏长编》之《离骚》《天问》各一卷。领衔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是20世纪高校设立中国文学史课程以来发行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部教材。
任教青岛期间,授课之余,游国恩坚持撰写教材和专著。早在国立武汉大学时期就编写了《中国文学史纲要》卷一、卷二(先秦至两汉,铅印本),在国立青岛大学执教时期又续编了卷三、卷四 (三国文学、两晋文学、宋文学,前二者为油印本,后者为手写稿)。这本《中国文学史纲要》在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编写教材外,游国恩在青岛的学术研究成果也颇丰,继续潜心研究《楚辞》,开始编撰《楚辞注疏长编》,并已编就《离骚》《天问》各一卷,共30余万言。后来他将自己楚辞研究的成果汇为《读骚论微初集》,内有专论9篇,其中8篇为在青岛时所作。除此之外,他还撰写了第一部文学史的著作《先秦文学》,该书于1933年在青岛写成,同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收入《万有文库》中。20世纪60年代初,受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委托,他领衔主编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大纲》和《中国文学史》。后者自1963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四卷本出版后,四十年来累计发行200万部以上,是20世纪高等院校设立中国文学史课程以来发行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