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声

1890—1956

发布时间:2023-09-10

杨振声(1890—1956),字金甫,亦作今甫,男,山东蓬莱人,汉族,九三学社社员,国立青岛大学校长。1915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国文系,1919年毕业后考取山东省官费留学美国,1920年初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读心理学,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读教育心理学。1924年秋回国后历任国立武昌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国立北京大学教授,私立燕京大学兼任教授。1928年任国立清华大学教务长、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0年4月至1932年9月,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秘书主任,后兼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叙永分校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市文联创作部部长。1953年调任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国文学史教研室主任。他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与同学创办主张文学革命的刊物《新潮》开始登上新文学舞台,除短篇小说外,其长篇小说《玉君》为代表作,从1919年到1949年的30年里,都在倡导与创作新文学并实践新文学教育。

杨振声深受蔡元培先生学术救国、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亲历五四的洗礼,又留学美国,对中国大学的意义理解深刻。在1930年9月20日国立青岛大学开学典礼上作发言时,他就强调大学的责任是创造新知,增加人类的智识,大学要服务社会,提高社会生产力,要培养有智识有生产能力的人才。对于国立青大的发展,杨振声提出要利用青岛地理和文化环境开设有特色的学科,才能在众多大学中有比较优势。如可利用最近山东考古发现的便利,设考古系;可利用近临东海、海边生物种类丰富之便,设立海边生物学,其他气象学、天文学、海洋学则可与青岛观象台合作;还可利用青岛是避暑胜地的便利,开暑期演讲班,集全国著名学者于一地,一方面可使学生接近全国的学者,一方面大学科互相讨论、交换智识。对于大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杨振声强调学校的农工两院应着重发展生产力,要注重地方实际需要,设立研究室,研究改良方法。他期待国立青大不但要承担起恢复过去山东在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地位,还要不断光大发扬之。在国立青大,杨振声的办学和治校活动基本围绕大学的学术责任、服务社会、培养人才这三个中心内容开展。

发布者:王晓霞

Baidu
map